當前報章為 第20180716號
2018年07月16日
星期一
營養師-張蘊慧: 一個好的食療 可跟你一輩子
2018-07-16
在澳門土生土長的張蘊慧Connie,是一位營養師,畢業於台灣中山醫學大學,擔任營養師的工作逾兩年。
「We are what we eat.」(人如其食,即你吃了甚麼,你的身體便會變成怎樣。) ,這是在大學時間令Connie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在學習的過程中,她漸漸懂得食物的功效,原來不同的營養素的配搭及比例,對不同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這麼重要。明白到「藥物」只是一時,而「食物」可以是一輩子的。
被問及現時澳門人對食安的認識知多少。Connie表示,因為澳門人對食安認識的起步較晚,都是近一兩年間的事情,至今澳門人對食品安全的認識進度有所提升。她認為除了靠政府嚴格把關之外,提高澳門人對食品安全的認識亦是必須的。還需讓更多有質量的營養師和政府一起去推動、支持,才可成事。
Connie表示,營養師天生的使命是,我們需要把你身體想對你說的話,換成文字或語言轉告給你,并告訴你怎樣做,如一位腎臟病患者,一位糖尿病患者,一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營養需求應該是怎樣;一位高血脂的患者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應如何……。
Connie介紹稱,營養師負責的工作範疇有很多,包括臨床營養,如一般的門診諮詢,住院及重症患者的營養介入,營養衛教;團膳營養,如負責學校,老人中心,醫院,工廠等的團體膳食,包括餐單設計,廚房員工的營養衛教等;也有社區營養,如在各社區設立營養及食品安全講座,對各人群進行營養評估調查等;因此,營養師的工作場所,不一定在醫院。
擔任營養師工作兩年的Connie,這兩年工作對她意義重大,同時亦累積了不少實際經驗。Connie稱,在營養諮詢的過程中,需了解被諮詢者的生活、飲食及個人習慣,心理及情緒變化等。要明白,改變一個人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生活及飲食習慣,這個過程是困難的。這就是營養師的工作,最起碼,從病源的根本出發,這是治本的;以「食物」作為治療,這可以是一輩子的,影響深遠。
曾有病人家屬這樣對Connie說:「你用最基本的飲食開始,改變了我女兒多年的一些飲食壞習慣,令到她今日看起來更健康。給她日後生活造成一個正面影響。相信這就是你(營養師)的滿足感吧!」此話對Connie印象深刻。
Connie指出,以前,一般人都有一種錯覺,以為營養師多在健康、美容院協助客戶減肥的工作。現在澳門人對營養師的認知開始有所改變。其實營養師不單是在美容院,還可以在醫療方面提供營養協助。比如在台灣,一些護老院,學校,月子中心,食品工廠等,都會有營養師的職位。目前在澳門,營養師在護老院和學校這方面比較缺乏,Connie認為這方面值得去推動和發展,所以營養師的前景對她來說,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