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涉千家萬戶 必需由社會根本做起

2018-07-16

全球食品安全事故近年引起關注,當中一些事件,或多或少亦定會對澳門社會有所影響。還記得當時的:中國上海福喜食品生產公司「過期肉」事件、大閘蟹樣本二噁英超標事件、巴西「黑心肉」事件、及日本核污染食品事件等,反映食品安全問題隨時都會發生,澳門特區政府是否應作一些實務工作,讓市民深入了解食品安全知識,防患未然。

過去政府花費大量行政資源成立的食安中心,從成立至今其功效一直被受質疑,技術小組開展工作動作遲緩,被受批評。

最近,澳門民政總署為了推廣食品安全,在祐漢小販大樓一樓設立“食品資訊站”活動,展覽館以市民大眾在日常生活作展示,呈現“由農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概念,並延伸至食品與健康、環球食品議題等五個主題,讓巿民瞭解食品工藝環環相扣的過程,從中進一步關心及思考食品安全問題,活動至7月31日。民署主動舉辦食安活動,相信將會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有組織認為這還不足夠,特區政府應撥出更多資源,與一些民間組織共同推廣食品安全訊息之餘,同時亦應培養更多食品安全導師,開設相關食安課程及講座等,讓市民接觸更多食安資訊。

最近,筆者分別訪問了澳門食品安全管理學會及相關人員,包括導師、營養師等,從中了解食品安全澳門所面對的情況。食品安全涉及千家萬戶和旅客的健康,除了一些餐飲企業要注意食品安全知識之外,其實亦需要由社會根本做起,最好做法是從小應灌輸食品安全知識,提升食安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