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1002號
2017年10月02日
星期一
如何防止非本地居民使用本地居民電子咭 確係問題
2017-10-02
【本報訊】政府建議,本澳門居民將來持有個人化電子咭才可享優惠。如何防止非本地居民使用本地居民的個人化電子咭?交通諮詢委員會副主席黃承發昨早在「澳門論壇」承認,若沒有其他識別器材,的確存在上述問題。這可透過面容識別系統解決,或者司機可透過儀器看到電子咭的相片後,對照持咭人的身份。但是,一定要考慮成本和私隱問題。
黃承發也指出,有交諮委委員提出巴士收費「可加可減」機制,至少每年評估和調整一次。雖然,鄰近地區的「可加可減」機制結果是大多「加」,絕少「減」,但是,黃承發表示,有了機制後,當澳門經濟轉差,便有調低巴士票價的空間。並提出,推動市民增加短程步行,減少乘搭巴士,不一定透過調升收費的手段,也可提升公民意識,讓他們知道步行有益健康,亦可減低交通壓力。
鄭仲輝不認同加價是善用公帑
有交諮委委員贊成政府的加價方案,認為這是善用公帑,意味不加價是不適當。公用事業關注協會理事長鄭仲輝不表認同。並提出,善用公帑應該是令大部市民得到好處。現時,乘搭巴士應該絕大多數是本地居民,公帑用在他們身上,為何不是善用公帑?另外,現時惟有巴士可解決絕大部份市民的出行的需要,若不把公帑持續用於資助巴士票價,真的令人難以明白。
政府建議,在週日、強制性假期及八月取消學生優惠,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鄭嘉豪表示反對。因為,學生在週日、強制性假期及八月亦要出行,而且,這些日子的巴士壓力不大,質疑取消優惠的實際需要。政府也建議,每日只有繁忙時間才向長者收取巴士費,並調升這時段的票價,青洲坊會理事長張捷提出,不少長者在繁忙時段接送小朋友乘搭巴士,增加這時段收費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