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團隊參與研發快充鈉電池 數分鐘完成充電

2025-09-12

【香港中通社9月11日電】(記者 譚暢)香港嶺南大學11日表示,該校跨學科學院學者及合作研究團隊,提出突破性新型“無負極鈉電池”技術,能夠在數分鐘內完成充電,該研究已於國際能源材料領域頂級學術期刊《先進能源材料》進行網上發表。

學術界近年積極研究以“無負極鈉電池”(又稱“無儲庫鈉電池”)取代鋰電池的可能性,但其商品化的一大障礙是由於鈉金屬較“軟”,高速充電容易短路,導致電池壽命縮短,甚至發生安全事故。

嶺大跨學科學院與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的學者組成研究團隊,揭示鈉電池安全問題的關鍵控制步驟,在於控制鈉離子沉積的物理機制。團隊透過適度調整鈉電池內的電解液鹽濃度,成功將鈉沉積過程由既有的“擴散控制”,轉為“電荷轉移控制”,大幅降低電池充電過程中短路的風險,提升電池的穩定性與壽命。

實驗室測試證明,新型“無負極鈉電池”的電解液鹽濃度提升後,快速充電保持良好性能,並在數分鐘內完成充電,超越目前商用鋰電池普遍充電速度;在500次循環充電後,仍保持超過七成電容量。

研究團隊指出,這項突破性發現為“無負極鈉電池”的實際應用奠定基礎,期望未來進一步將實驗模型推展至規模化應用於電動車、可再生能源儲能如風電、太陽能等,以至日常消費電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