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084號
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特朗普盟友柯克遇刺 美國政治分歧的警鐘
2025-09-12
【香港中通社9月11日電】:美國保守派領袖、總統特朗普盟友查理•柯克9月10日在猶他州奧勒姆市猶他山谷大學演講時遭槍擊身亡,年僅31歲。柯克創辦的“轉折點美國”擁有超過850個校園分會,影響數百萬年輕選民,是保守派青年運動的核心。路透社報道分析,事件凸顯美國政治極化與暴力激增的危機。他的遇刺不僅是個人悲劇,更成為美國社會撕裂的縮影。
這起事件震驚全美,事件發生後,特朗普迅速於三小時內在社交媒體發文,確認柯克去世並向其家人致哀,同時下令全國降半旗至9月14日傍晚。聯邦調查局(FBI)已展開調查,初步認定為政治針對性攻擊。
政界分裂加劇:美國眾議院10日本計劃為柯克默哀,卻因民主共和兩黨爭執陷入混亂。部分民主黨議員質疑,為何柯克之死獲全國關注,而其他普通謀殺案未受同等重視,引發保守派強烈反彈,現場爭吵失控。這場風波折射出美國政治的深層對立:保守派視柯克遇刺為“左翼陰謀”,右翼名人紛紛發聲。白宮副幕僚長米勒在X平台稱:“美國失去偉大捍衛者,我們必須擊敗奪走柯克的邪惡勢力。”億萬富豪馬斯克更直指“左派是謀殺黨派”。反觀民主黨,則謹慎譴責暴力,呼籲強化槍支管制。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傑弗里斯表示:“暴力無關黨派,我們需團結對抗分裂。”
柯克遇刺並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國政治暴力浪潮的最新一環。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數據,2023年美國槍枝暴力造成46728人死亡,為歷史第三高;2024年雖略降至約44000人,但政治相關事件卻急劇上升。 馬里蘭大學恐怖主義數據庫顯示,自1970年起追蹤的政治暴力事件,今年上半年已達150宗,較去年同期增長近一倍。研究員詹森警告:“我們處於極危險境地,若不控制,這可能引發廣泛騷亂,成為其他衝突的導火索。”
回溯歷史,美國政治暴力並非新鮮事,但近年來呈現爆炸性增長。路透社統計,從2021年1月6日國會大廈襲擊到2024年總統大選,全美至少發生300起政治暴力事件,這是自1970年代以來最嚴重且持續最長的浪潮。自今年1月以來,此類事件已導致至少21人死亡。1月1日清晨,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發生伊斯蘭國支持者的汽車炸彈攻擊,造成14人死亡;5月,一名支持巴勒斯坦的激進分子在華盛頓殺害兩名以色列大使館員工,自白稱“為了加沙”;6月,一名基督教民族主義者在明尼蘇達州槍殺民主黨州議員霍特曼及其丈夫,並傷及另一民主黨人士;8月,一名沉迷新冠病毒陰謀論的槍手在CDC亞特蘭大總部開火,擊斃一名警員。
特朗普本人也成為目標。去年競選期間,他兩度遇刺:7月13日拉票活動中中槍受傷,槍手數秒內被警方擊斃;9月15日,一名持步槍和狙擊鏡男子潛入棕櫚灘高爾夫球場附近,目前正受審。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縮減對國內極端主義的反制,將資源轉向移民執法,宣稱南部邊境為首要安全威脅。這一政策轉向,被專家批評為加劇了國內分裂。
深層原因與隱憂:學者們將政治暴力激增歸因於多重因素。喬治華盛頓大學極端主義研究計劃研究員路易斯表示:“極端政治暴力正成為美國新常態,柯克案僅是冰山一角。即便無明確動機,同類事件卻在頻率上升。” 經濟不景氣、人口結構變化(如移民湧入)、政治言論激化,以及社交媒體放大陰謀論,都是推手。傳統政策分歧已演變為個人敵意,左翼指責右翼煽動仇恨,右翼則控訴左翼“取消文化”壓制異見。
美國政治網報道,柯克遇刺揭示的,不僅是美國政治的分歧,更是民主體制的脆弱。這起事件讓全國再度審視槍枝文化與毒性政治的結合。若不透過對話化解分裂,美國恐陷入更深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