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藉道路工程刪路道車位 社諮會冀提早公布交代原因

2018-09-06

【本報訊】交通事務局近年不斷透過挖路工程刪減路道泊車位惹起不少質疑,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希望,未來在工程期間刪減車位應預先公布,「如果你係合情合理,(市民)冇理由會去反對」。

政府的改善新馬路部份路段排水系統工程等組成整個大工程竟提前半個月完成。中區社諮會昨邀民署道路處處長李華苞及交通局協調處處長莫垂道分享交流該工程經驗。

委員會副召集人陸南德、委員楊文遠及何永康會後表示,是次工程協調成功促成提前完工,希望部門能把這種經驗、做法推廣到日後不同工程裡去,把協調機制發揮好,跨部門間重視工程安排,盡量減低施工期間對市民影響。

今次工程還就龍嵩正街近新馬路一段進行交通整治,加設交通燈、加闊過路線外,並將斜路一側私家車和電單位泊位全部刪走,劃為行人或行車道。有委員會上認為,相關整治應在工程公布時一併說明,避免不必要誤會。

陸南德補充,就挖路工程期間的車位刪減,尤事前未有公布、在施工時直接刪的,社會確有不同聲音,委員會亦有就此向交局了解。對方回應稱是因應不同區域情況而去決定。

刪龍嵩街車位因旅客多

如龍嵩街情況,官員解釋是因為南灣區旅客比較多,尤其高峰時段需要實施人流管制時,有關位置相對較為擠逼,決定刪減車位是符合實際需要。如美副將馬路的情況,則考慮到其車流量較大、車速較高,電單車在泊車過程及車輛突出馬路等影響到交通,且具一定危險性,才作適當調整。

至於政府日後會否提前公布相關訊息,陸只謂,委員會希望當局會這樣做,「我相信市民係講道理,如果你(政府)係合情合理,(市民)冇理由會去反對(刪路邊車位)」,若沒有合理理據又不在附近增補回車位,當局則應三思。

另有委員建議政府建立「3D」地下管線圖及系統。官員稱,有關概念現仍在研究規劃階段,由工務部門處理。又提及一些較舊的圖紙是平面圖,只有管線數量而沒標注深度,故要開挖過才能更新資料。

官員還提及,自去年審計報告發表後,他們已針對改善問題,在申請工程量不減下,重覆開挖的個案相對減少,證明協調有成效,故官員不太認同坊間指他們協調不好之說。至於減多少則未有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