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0826號
2017年08月26日
星期六
內地學者:未來中美關係謹慎
2017-08-26
【香港中通社北京8月25日電】(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恭)美國日前再次對華啓動『301』條款使中美兩國關係再添不穩定性,內地學者認為美方做法雖可能導致兩國經貿摩擦,但總體來看未來中美關係仍是謹慎樂觀。
25日,『未來50年的中美關係』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下稱『人大重陽』)舉行,十餘位內地學者就『未來50年中美關係』和中美人文交流兩個主題發表演講。
原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崔立如認為,中國領導人經常強調對中美關係發展要有長遠眼光,如今美國領導人也這樣講,這是雙方在兩國關係發展到歷史性變化時期的重要共識。
他說:『在新關係格局的演變最終達到雙方都認可的平衡之前,中美關係將在權力結構的張力和關係結構的韌性之間尋求穩定和發展。我們可以對未來保持謹慎的樂觀。』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表示,中國應主動對未來中美關係進行定位。兩國在處理雙邊和多邊關係時,應著重思考衝突控制和合作拓展。『中美關系處在轉折點,有可能惡化也可能好轉,主觀上我們至少要往積極的方向推一下,所以應主動思考未來的長期戰略定位。』他說。
多位與會專家表示,中美關係已進入過渡時期,最可行的措施應包括分歧管理、風險管理和危機管理。近日美國參聯會主席鄧福德訪華,中美兩國簽署的《中美兩軍聯合參謀部對話機制框架文件》就是兩國推動軍事互信機制和風險管理機制建設的積極舉動。
自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以來,經貿領域一直被視為兩國關係的『壓艙石』。但近年來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的興起,加之美國『301』條款的再次啓動,都使中美經貿往來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所所長黃平表示,今後10年,中美關係的基本判斷是競合關係,人文交流領域合作面將不斷拓展。中美關係的重中之重是經貿、安全和人文三大領域,如今經貿『壓艙石』不穩,安全疑慮上升,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就更加凸顯。
原上海社科院副院長、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黃仁偉認為,推進中美人文交流應重視三個新增長點,即省與州的地方性交流、互聯網人文交流和企業交流。
同日,為促進中美人文交流研究,由教育部主導設立的中國人民大學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正式揭牌。人大重陽執行院長王文表示,『智庫既要研究,更要行動,未來我們會繼續按照知行合一、研究和實踐相結合的道路,一起去推進新成立的中美人文研究中心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