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關稅衝擊 台灣多項經濟指標持續下探

2025-09-22

【香港中通社9月21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美國關稅政策對台灣經濟造成衝擊,無薪假人數大增,與此同時,主要經濟指標也持續下跌。專家表示,美國對台叠加高關稅等因素正在影響廠商對未來的信心,台灣經濟發展前景不容樂觀。

綜合台媒報道,台當局勞動事務主管部門近日公佈的無薪假統計顯示,實施無薪假的公司有333家,涉及7334人,比上一期增加88家和2471人。其中,因美國關稅因素而實施無薪假人數佔比已升至85%,從行業類別看,重災區是製造業,共有271家、6870人實施。

中國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指出,民進黨當局此前公布的進出口數字看似漂亮,其實是假象,都是因為關稅引發的搶單效應,美國“對等關稅”的影響正要慢慢浮現。

台灣民眾黨立委林國成稱,傳統產業面臨“繼續生存”還是“直接關門”的選擇,民進黨當局對產業輔導方案束手無策,業者們不知該何去何從。

對美國關稅政策的擔憂也波及到了台灣消費者信心。據台灣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公布的數據,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為63.31點,較7月再下降1.07點,為近兩年半以來的最低水平。6項分項指標除了股市信心,其餘全數下跌。

該校經濟學系教授吳大任表示,對美國關稅政策的憂慮和近期新台幣升值等因素相互叠加,導致許多廠商特別是傳統製造業廠商不敢接新的海外訂單,接下來出口可能逐步下滑,廠商營收減少,進而對就業市場造成衝擊。家庭對收入前景一旦產生疑慮,消費意願也勢必下降。

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被視為經濟發展風向標。此前,台灣7月PMI比6月大跌1.6個百分點,跌至48%。最新的8月PMI再比7月下跌0.1個百分點,跌至47.9%,已是連續第三個月處於景氣收縮區間。

一份由台立法機構副負責人江啟臣成立的智庫“啟思民本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76%台灣民眾對爭取“美國調降關稅稅率”及“避免叠加稅率”沒有信心,67%民眾對台灣加入區域經濟組織的表現不滿意;超過74%民眾擔憂“對等關稅”對中小企業造成衝擊,希望當局擴大對中小企業及傳統產業的支持。

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林建甫林建甫認為,從無薪假人數增加、消費者信心走低等情況看,台灣經濟增速明年或將回落,GDP增長率可能跌到2.8%左右。

多位學者還指出,今年上半年受關稅豁免及提前拉貨效應帶動,台灣已經透支了未來相當一部分出口需求。一旦美國對台關稅政策落地,以及關稅搶出口潮退去,兩者影響相互叠加,台灣產業將失去支撐,下半年出口恐出現斷崖式下滑,經濟承受更大壓力。

面對不樂觀的經濟前景,台灣業者積極尋求破解之道。近日,台灣工業總會發布“2025工總白皮書”,在兩岸政策部分以“避免誤判,尋求兩岸和平共處”為主軸,提出希望台當局鬆綁兩岸交流、掌握大陸市場變化、開拓多元商機等多項建議。呼籲當局從產業界重點關切部分切入,振興經濟,發展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