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078號
2025年09月05日
星期五
低空經濟產業增值迅猛
智庫料2050年香港低空經濟增加值達3500億港元
2025-09-05
【香港中通社9月4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譚暢)香港正致力發展低空經濟,首批低空經濟38個“監管沙盒”試點項目陸續推進落實。團結香港基金4日發表新一份研究報告指,預計到2050年,香港低空經濟產業的增加值將達到約3500億港元。
低空經濟一般指於1000米以下空域進行的經濟活動,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團結香港基金指,低空經濟有望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然而,受人口及地理面積限制,若香港的低空經濟僅停留於科技應用層面,其發展潛力將十分有限。
據該報告撰寫時的最新公開數據估算,預計到2050年,香港低空經濟產業的增加價值將達到約3500億港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6%至7%;其中大部分來自配套服務。基金會倡議香港發揮其世界一流的金融、法律,以及專業服務的優勢,專注發展高增值服務,搶佔低空經濟價值鏈的制高點。
基金會共提出約20項可行建議,以基建與法規為基礎,延伸至創新與人才,並最終聚焦產業和服務。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梁躍昊指,要讓低空經濟“飛得遠”,首先要確保“飛得穩”。香港城市環境獨特密集,若實現安全及規模的低空飛行活動,有潛力成為世界級低空飛行城市的典範。
該會建議,香港需劃定“低空經濟先導示範區”,優先在示範區內建設低空基建。具體而言,可將低空經濟納入北部都會區的城市規劃,在公共交通樞紐預留空間,建設無人機充電設施及起降點等;在劃定示範區後,亦可優先在區內建設,並適當提供寬鬆條件,協助低空項目作測試用途。
要想“飛得穩”,還需加強規管。現時超過1000米處空域有全球標準及相關系統,但低空空域方面仍暫存空白,未見國際標准。基金會建議開發低空空域管理系統,需包括風險評估、飛行審批及空域管制等功能,以確保低空飛行活動的安全性,並推廣其國際化應用。
創新方面,香港需繼續投資,讓低空經濟“飛得遠”。香港特區政府“智慧交通基金”至今年6月尚餘近4.6億港元,基金會建議擴大其資助范圍,從現有的與車輛有關的主題延伸,統籌協調高校進行低空科技研發工作等。
基金會指,香港必須為制定低空標准作出貢獻,並成為低空企業的“出海平台”,應把香港定位成全球頂尖低空企業樞紐及“出海門戶”。香港需多舉辦旗艦活動,並提升低空飛行棋檢測與認證服務等,助力產品打入海外市場。
“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面前,香港有責任、也有能力在全球低空經濟舞台上大展拳腳。”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