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062號
2025年08月18日
星期一
澳聞集納
2025-08-18
建築工地防控“雙熱”講座 約200名建築業界代表出席
△為提前部署防控登革熱及基孔肯雅熱的工作,衛生局與政府各部門、學校、企業、機構及物業管理業界等進行溝通,透過人員培訓、完善設備、儲備物資三方面,推動社會各界為轄下場所建立自主防蚊滅蚊能力,從而進一步強化本澳對“雙熱”的整體防控能力。
在提升建築工地人員的“雙熱”防控能力方面,日前衛生局與勞工事務局合辦了2場“建築工地預防登革熱及基孔肯雅熱專場講座”,向建築業界人員提供專業的防蚊滅蚊指導。建築業界對講座反應熱烈,約200名代表踴躍出席,有效提升了業界人員對“雙熱”防控的意識和實務操作能力。
是次講座由勞工事務局負責組織並召集建築業界人員參加,內容涵蓋蚊媒傳染病的環境管理及防治手段等。衛生局代表詳細講解了建築工地常見積水隱患的處理方法、防蚊措施、滅蚊機器使用等綜合管理及預防工作,以有效應對積水導致的蚊蟲孳生問題;勞工事務局代表則從職業安全健康角度,介紹了相關法規要求、工作場所整理建議、個人防護裝備使用,以及化學品的安全操作方法。
衛生局與勞工事務局將持續關注建築工地的蚊媒傳染病防控情況,適時提供技術支援及指導,與業界攜手做好“雙熱”防控工作,共築防控屏障,全力保障社區環境安全及居民健康。
2025年“金融人才培育先導計劃”結束
△為向有志投身財富管理業務的青年提供暑期培訓和實習機會,澳門金融管理局、澳門金融學會及澳門銀行公會於今年續辦“金融人才培育先導計劃—財富管理”(“先導計劃”),吸引175名來自世界各地高等學府,且主修金融、經濟等相關學科的澳門大專學生報名。
先導計劃為期五週,首週為面授課程,其後四週為在職實習,由業界人士擔任面授及職場導師,並於最後一天舉行總結會,讓師生交流實習經驗與心得。
金管局行政管理委員會代主席黃善文致辭時表示,先導計劃自推出以來反應踴躍,三屆計劃共吸引近400名就讀於中國內地、香港、本地及海外高校的澳門學生報名,當中逾70位經甄選錄取,獲安排參與系統化的面授及實習培訓。有關計劃不僅有助提升學員的職場技能和就業競爭力,同時為澳門金融業發展儲備所需人才。
參與學員於會上分享實習經歷和收穫。正在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修讀會計與金融學的林同學表示,透過先導計劃深入了解財富管理部門的實際運作,並學會因應客戶需求提供專業及個人化理財建議的技巧。於澳門大學修讀金融學的葉同學認為,面授課程與在職實習相輔相成,提升了他對各種金融工具和產品的分析應用能力。在清華大學修讀經濟學的張同學則提到,透過實習期間在銀行參與貿易金融業務,深入認識國際貿易的進出口流程,並掌握如何根據不同階段的資金需求,提供合適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為構建配合現代金融業發展所需的人才儲備,金管局透過澳門金融學會與金融機構自2018年起舉辦“大學生暑期實習計劃”,並於2023年起共同推出聚焦財富管理業務的“金融人才培育先導計劃”,採用“先培訓、後實習”的模式,幫助本澳青年掌握行業實況及就業前景。近年,計劃的報名人數持續上升,就讀於非本地高校的澳門學生比例亦見增加,反映本澳金融業對青年具一定的就業吸引力。
消委會調查罐頭營養標籤提醒注意熱量與高鈉問題
△消費者委員會比較調查市面20款罐頭的營養標籤,調查資料顯示多款罐頭的熱量及鈉含量偏高,提醒消費者留意罐頭標籤上的營養成分與含量,建立良好飲食習慣,該調查報告詳載於第383期《澳門消費》,並提供專業建議,助消費者食得更健康。
製造罐頭食品過程中一般會加入鹽、糖或各種調味劑,為提高消費者建立健康飲食習慣的意識,消委會調查市面出售的沙甸魚類、鯪魚類、五香肉丁類、回鍋肉類及齋菜類等共20款罐頭,比較各款罐頭的熱量、糖與鈉含量,調查資料顯示,鯪魚類罐頭的熱量與鈉含量均相對較高;沙甸魚類的鈉含量就較其他種類罐頭食品低,同時,有3款罐頭的營養標籤標示含反式脂肪。
過量攝取熱量會導致超重及肥胖風險;吸取過多糖及鈉會增加患心血管等疾病機會;反式脂肪會增加罹患心臟病風險,消委會提醒消費者選擇罐頭食品時應留意與比較標籤上的營養成分及含量,適量食用,同時避免把罐頭中的調味醬汁全部吃完,以減少攝入過量的鈉。
20款罐頭營養標籤的比較調查報告詳細刊登於第383期《澳門消費》供消費者參考。
為增進消費者對罐頭食品營養價值的認識,以及在選購罐頭時要注意什麼問題,《澳門消費》訪問“澳門消費爭議調解及仲裁中心”顧問單位:澳門百貨辦館業商會為消費者提供專業與實用建議,包括首要檢查罐頭外觀,檢查標籤內成分名目,以分辨有沒有加入不同的食品添加劑。
尚未辦理在生證明之殘疾津貼或居外地敬老金受益人需盡快辦理手續
△社會工作局提醒本年度尚未辦理在生證明手續的殘疾津貼受益人,以及尚未辦理在生證明手續且居住在澳門地區以外的敬老金受益人,需盡快辦理本年度在生證明;同時,被抽查的敬老金受益人需盡快辦理核查手續,以免影響有關津貼的發放。已辦理上述手續者亦無需重覆再辦。
上述人士倘於本年8月31日或之前完成在生證明,可如期於10月獲發殘疾津貼及敬老金;倘於8月31日後辦理,相關款項將於稍後發放。居於本澳的敬老金受益人無需辦理在生證明便可如期獲發敬老金。如欲查詢在生證明資料,可登入 https://iasweb.ias.gov.mo/aliveRecord/ 。辦理在生證明的方法:
1.登入 “一戶通”帳戶,選取在生證明服務並按指示完成面容識別;
2.於全澳40多個地點的自助服務機透過採集指模辦理;
3.親臨社會工作局總部或轄下各社會工作中心辦理;
4.郵寄在生證明文件正本至澳門郵箱1188號。
此外,為有效管理公帑及跟進敬老金受益人的狀況,社會工作局現正進行“2025年度敬老金受益人核查",於7月下旬已向500名受益人郵寄核查公函。尚未回覆核查手續的人士,需盡快於8月31日前,透過填寫“敬老金申請表”或“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確認及更新敬老金的個人資料,完成核查手續,以免影響有關津貼的發放。
如有查詢,可致電敬老金查詢專線28366166,或社會工作局查詢專線2836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