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037號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
民進黨被質疑為成就大罷免故意拖延關稅磋商
2025-07-19
【香港中通社7月18日電】 (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美國“對等關稅”新措施將於8月1日生效,但名單中迄今未見台灣,而率隊談判的台當局行政機構副主管鄭麗君日前返台,面對媒體追問僅宣稱“談判進入關鍵階段”,連日來引發各界質疑。
據報道,美國政府此前已公布多批對外關稅名單,但台灣均未被納入。美國對台灣“對等稅率”仍是未知數,引發產業界擔憂。台灣工商界人士紛紛向民進黨當局喊話,要求向民眾清楚說明與美方磋商進度。
有紡織業者表示,若民進黨當局無法盡速與美方達成協議,廠內員工恐有半數面臨放無薪假或提前退休的命運。他形容這段時期是公司40年來“最嚴峻、最具挑戰性的一刻”,甚至超越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
關稅陰影對台灣的衝擊已經顯現。根據台勞動主管部門16日公布的最新一期無薪假人數統計顯示,實施企業共179家、3196人,創下近六個月新高。其中,受美國關稅影響的企業達56家、實施人數1417人,較上一期增加14家、181人。
台灣一些智庫機構預計,美對台關稅最終稅率可能介於10%至20%之間。然而,不少專家與市場傳言均指出,美方內部評估存在25%到32%的稅率版本。若落在30%以上,對台灣整體產業與供應鏈信心將是重創。
島內分析普遍認為,即便最終成功達成協議,台灣經濟仍難免受到波及。關稅的不確定性已使出口商與製造業者憂心忡忡,投資信心也恐因此受挫。有美國智庫專家指出,台灣真正面對的挑戰,並非來自單一的關稅政策,而是關稅背後所引發的長期經濟與地緣政治衝擊。
日前率隊赴美談判的鄭麗君12日返回台灣。鄭麗君稱,談判已進入關鍵階段,雙方都表達希望在8月1日期限前完成協議,屆時將會有最終結果。輿論質疑,此舉是想刻意拖過大罷免投票日,以免影響民眾投票意向,且與美關稅談判有黑箱作業、出賣台灣利益之嫌。
台灣時事評論員蔡正元批評,民進黨當局採取拖延策略,無底線地妥協,只希望拖到大罷免後再公布關稅。輿論也指出,依照民進黨當局的習性,如果談得好,早就迫不及待宣揚。目前看起來是不太順利,民進黨擔憂公布後會引發民意反彈,從而影響大罷免投票結果。
除了此前已先後送出台積電加碼對美投資、承諾提高防務預算、擴大對美採購天然氣等之外,有台媒披露,在台美關稅談判中,民進黨當局還打算放行過去管制的美牛內臟及絞肉輸入,並將豬腎的萊克多巴胺(瘦肉精)殘留標準放寬。
台灣《聯合報》一篇評論稱,有別於日韓談判代表清楚交代談判細節,台灣不公開談判立場、未公佈交換條件、不讓民意代表監督,猶如在黑箱操作,且談判團隊未見對產業發展有深入了解及具備實戰談判經驗的專業人士,談判似乎只剩下政治盤算。
機構示警,台灣高科技產業因關稅影響外移後,部分產業將面臨空洞化,尤其傳統產業承受多重壓力,將衝擊經濟安定和就業信心。製造業不好,接下來就是減薪失業,服務業也跟著衰退,民眾所得減少。短期內台灣或許因台幣升值、熱錢湧入,股市和房市看起來暫時不錯,但這種沒有基本面支撐的泡沫註定無法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