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關稅博弈 歐盟為何一退再退?

2025-07-19

【香港中通社7月18日電】8月1日美國關稅起徵日將至,美歐關稅博弈進入倒計時。據外媒報道,歐盟準備在重點產品汽車上再退一步。儘管早已推出反制措施及清單,歐盟卻遲遲猶疑未按下反制按鈕,為何一退再退?

據英國《金融時報》7月17日報道,針對汽車關稅減免,歐盟打算向美國提出“關稅對關稅”方案。若特朗普政府將對歐盟汽車的關稅降至20%以下,歐盟將取消對美國汽車出口的10%關稅。

自特朗普政府發起關稅戰以來,美國對歐盟關稅層層加碼。美國3月宣布對歐洲汽車在內的所有進口汽車徵收25%關稅,6月又宣布將進口自歐盟的鋼鐵和鋁及其衍生制品的關稅從25%提高至50%,7月更威脅若無法達成協議,將自8月1日起對從歐盟進口的商品徵收30%關稅。

與此同時,美歐貿易談判陷入僵局,雙方核心訴求分歧較大。歐盟有意在農產品、武器和液化天然氣等方面作出讓步,換取工業產品互免關稅。美國核心訴求則是全面縮小美歐貨物貿易逆差,削弱歐盟對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的監管,降低食品安全標準等。

歐盟曾公開表示不會接受兩位數的基準稅率,但面對加碼至30%的稅率,又被曝傾向於接受10%稅率。歐盟不斷宣布反制計劃,起草對美服務業報復清單,但始終未下定決心,一直搖擺遲疑。

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18日對香港中通社表示,歐盟之所以一退再退,是因美國是歐盟第一大出口市場,美歐經濟經貿往來極為密切。歐盟在政治、外交、軍事領域都與美國保持步調一致,特別是防務領域,依賴美國保護,使其自主權受限。此外,近期特朗普政府極限施壓,通過與小國達成協議,不斷釋放壓力,歐盟或是想舒緩壓力,使雙方更好地回到談判桌。

劉春生指出,歐盟內部各國需要協調,各國受影響不一,意見不統一。若談判完全失控,歐盟可能會落實反制清單,但以目前來看,可能性很小。

“汽車、農產品、飛機製造等均是美歐重點爭奪領域。”劉春生續指,歐盟可能會對美國互聯網科技巨頭妥協,也可能在農產品方面讓步,底線是保護歐洲產業,或仍無法接受20%及以上關稅。美國則可能相應降低關稅稅率,但底線是仍要增加一定幅度關稅,以增加其財政收入,扭轉貿易逆差局面。雙方或各自開放部分市場,歐盟開放更多。歐盟當前對汽車的讓步方案,特朗普可能會同意,但要結合其他領域開出的條件。雙方目前焦點仍是達成總體方案。

歐盟如何改變當前被動局面?劉春生認為,歐盟或應考慮尋找其他合作夥伴,立即採取對等反制,才能使美國認識到貿易須公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