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步入佳境

未來兩三年衝刺全球最大跨境資產管理樞紐地位

2025-07-18

【香港中通社7月17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張明臻)香港證監會最新報告顯示,去年管理資產總值按年大增13%至超過35萬億港元;淨資金流入更急升81%,大增7050億港元。香港作為卓越的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正步入佳境,未來兩三年,正衝向全球最大跨境財富和資產管理樞紐地位。

受惠強勁的資金流入、金融創新及持續壯大的人才庫,香港作為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樞紐的影響力節節攀升。

具體而言,香港在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的各項分類,包括資產管理、基金顧問、私人銀行及私人財富管理等均錄得強勁增長,反映行業增長均衡且全面。

香港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是頂層設計構建生態圈。特區政府2023年發表政策宣言,構建全球家族辦公室和資產擁有人的蓬勃生態圈,為單一家辦在港管理的家族投資控權工具提供利得稅豁免、成立香港財富傳承學院,以及推出“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系列措施成效盡顯,不僅吸引家辦落戶,多家內外資銀行及財富管理機構紛紛在香港加強布局,迎合資金流入把握發展機遇。

報告顯示,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資產總值增長15%至10.4萬億港元,信託資產增加11%至5.7萬億港元,顯示高端財富管理需求持續上升。

截至今年6月底,投資推廣署已接獲超過1500宗“新投資移民”申請,預計將為香港帶來超過460億港元投資金額,其中超過670名申請人已獲“正式批准”。

其次是制度鬆綁吸引海外資金。政府在2018年引入開放式基金型公司(OFC)制度,並自2020年實施有限合夥基金(LPF)制度,令香港成為更具吸引力的基金註冊及成立;2021年並引入外地基金遷冊來港機制。

香港去年註冊成立證監會認可的基金淨資金流入按年急增88%,達1630億港元;升勢在2025年持續,截至今年5月,所錄得的淨資金流入為2370億港元。

此外,香港致力營造更有利的稅務環境;包括符合條件的在岸和離岸基金在港享有利得稅豁免、在港營運私募基金所分發的附帶權益亦可獲稅務寬免。香港並已先後與瑞士、法國、英國等訂立基金互認安排,擴闊基金銷售網絡。

帶動除內地和香港外,海外投資者資產佔香港管理資產總值54%以上;來自北美、歐洲及亞太區其他地方投資者資產穩步增長,反映香港市場國際化特質。

波士頓諮詢公司近期發布《2025年全球財富報告》指出,香港跨境財富總值增長為各地區之冠,達2310億美元,9.6%的按年增幅勝過全球平均水準;預計2029年香港將超越瑞士,成為全球最大跨境財富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