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巴士服務無止境

2025-07-15

【特稿】據交通事務局統計,今年首3個月,兩巴乘客總人次5.66千萬人次,日均載客62.86萬人次,同比分別上升1.39%及2.51%;日均班次量為9753班,同比上升5.42%。巴士載客量去年已回復至疫前水平,意味著疫前迫不上巴士情況再現,特別在內地多個假期期間,由於訪澳旅客大增,迫爆巴士時有出現,而且,有部份新車種由於減少了座位數,乘客未必能得到舒適的乘車體驗,令乘客對巴士服務有著不少的抱怨。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7月7日列席立法會口頭質詢大會時透露:「政府正開展巴士合同檢討工作,會考慮發車、路線整合和分配前線工作人員安排等,並因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配合本澳道路網、軌道網的建設,適時調整巴士服務。」巴士服務,在現今客流、路況等下,需要檢討,尤其是合同中的服務方式,令公帑和巴士服務均發揮更好的效益。

現生效的特區政府與兩巴簽署的服務合同中,政府對兩巴新合同採用定額支付財政援助模式,設「封頂」機制,金額可減不可加,另外兩間巴士公司須支付相當於稅前利潤10%作為回報,該新合同將於2026年12月31日屆滿。兩巴新合同的財政援助金額主要分為兩部分(財援金額是以2019年最高峰客量的10.4億元援助費用作參考計算),第一部分為資助長者、殘疾人士和學生票價的社會負擔,當局每年向兩間巴士公司支付合共3億多元(澳門幣),具體金額按照實際使用電子卡乘車的長者、殘疾人士和學生數量計算。第二部分為確保巴士服務質量的財政援助,合同首3年期間(2020至2023) ,當局每年向兩間巴士公司合共支付6億多元,其後,巴士公司可提出一次申請調整此部分財政援助,金額可減不可加,巴士公司需要自負盈虧。

政府一年為巴士服務埋單10億多元,目的是希望確保公共巴士服務的質和量,亦透過車資補貼方式,減輕乘客的經濟負擔,但坊間長年來,對於服務合同都有不同的優化意見,例如希望巴士車資補貼只針對本地居民、優化巴士路線、研究更科學的發車方法,疏導乘客,也有意見針對巴士行車安全、服務質量等提意見,目的是希望巴士服務可以進一步優化和令公帑更善用。

兩巴近年在節假日會在旅客較多的站點設車長和工作人員,協助分流乘客,某程度上提升了效率和效益,但有部份服務仍未到位,居民和乘客怨聲載道,例如提出多年的希望巴士車資優惠僅限向本地居民投放,以及有意見提出,由於路況複雜和塞車問題趨向嚴重等,希望將轉乘時間由目前45分鐘,恢復至過往的60分鐘,此外,有意見提出希望設舊區、巴士路線中間點發車等,協助居民上車。藉合同明年底到期契機,政府應該及早收集社會意見,改善現有巴士服務,或研究有否新的合作或服務購買方式,推動兩巴良性發展,最終令乘客可以進一步受惠,不用每一程巴士都是受煎熬的體驗。

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