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春立會引介明年度行政法務施政

2020-11-26

【本報訊】行政法務司長張永春昨到立法會與議員進行行政法務範疇明年度施政辯論(見圖)。明年立法規劃中,有九個立法項目涉及經濟民生。他稱,將鞏固並提升現行立法統籌協調機制的成效,進一步改善法規草擬的流程,嚴格法案草擬的時間控制,確保各立法項目按照既定計劃依時完成。同時配合立法會的換屆,做好法案提交的時間鋪排。另他指,將持續理順部門架構設置和分工,重點檢討公共基金的職能及所適用的法律法規,提出切實可行的重組或合併方案,完善公共基金的管理。

張永春及行政法務範疇主要官員昨日列席立會,與議員探討明年行政法務範疇的施政工作。今年的工作重點,主要圍繞公共行政改革、完善法律制度建設及市政服務便民利民三個方面。張永春指,公共行政改革是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今年收集了公共部門的組織架構、人員配置、服務流程等資料,分析現存的公共行政問題及成因,以問題為導向確立公共行政改革的方向並訂定工作方案,有序推進各項改革措施,按計劃完成政府發言人辦公室併入新聞局、旅遊危機處理辦公室併入旅遊局、能源業發展辦公室併入環境保護局、政府總部輔助部門和禮賓公關外事辦公室合併為政府總部事務局、高等教育局和教育暨青年局合併為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以及將經濟局重組為科技及經濟發展局的部門重組工作,原訂的科技基金併入經濟局則經考慮後維持現狀。對職權定位及授權制度進行深入分析和檢討,並提出分階段進行修法的建議。

他續稱,將持續理順部門架構設置和分工,重點檢討公共基金的職能及所適用的法律法規,提出切實可行的重組或合併方案,完善公共基金的管理,將集中處理現有二十三個基金的規範資助的申請、審批及監督程序,提升公共基金的運作效率,確保公帑合理有效使用,公共資產監督辦公室目前進行相關法律的草擬當中。

張永春又指,將會著手展開下一階段職程優化的研究工作,檢討現行公務人員調動制度,促進人員的橫向流動。訂定公共部門人員配置的原則,控制人員總量的增加,以及將採取措施,加強公共部門內部的上下溝通,調動公務員的積極性和凝聚力,對前線公務員的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援,繼續向有需要的公務人員發放經濟補助。

另一方面,優化公共部門內部管理系統,在公共部門公函電子化的基礎上,增加人員出勤記錄、超時工作、缺勤年假、晉升續約、退休和公積金結算等人事資料的管理、申請及審批等功能。

在電子政務工作方面,他稱,將會持續擴展及完善雲計算中的各項基建設施,逐步構建更多通用性的工具和平台,透過統一基建,統一管理,統一儲存規範,加快部門之間的數據互通共享,以完善個人化服務為導向,進一步為市民提供電子化的服務。同時會繼續擴大政府數據開放的範圍,逐步開放更多範疇的數據,供社會利用,以及擴大經不同渠道收集的政府數據於跨部門的使用,助力智慧城市的建設。而立法工作將會進一步改善法規草擬的流程,嚴格法案草擬的時間控制,確保各立法項目按照既定計劃依時完成。

就民生事務,張永春指,為嚴防新冠病毒通過進口冷鏈食品傳入本澳,自八月起便採取新的防疫措施,對進口冷鏈貨物進行消毒,對冷鏈食品及包裝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建立進口冷鏈食品溯源追蹤系統,持續安排冷鏈食品從業員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全年巡查各類食品生產經營場所超過六千次,對有食品安全風險的個案依法作出處理。明年將積極調整食安防疫措施,嚴防新冠病毒經進口冷鏈食品及包裝傳入本澳,加強入口至零售各環節的溯源追蹤、監察控制,以及貨品抽檢、留置待檢、清潔消毒等各項措施,同時制定冷鏈食品或包裝檢測出現陽性的緊急預案,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傳播的風險;向食品外賣店和網購店建立強制性登記制度,加強對加工及處理食品而又未納入現有准照制度規範店鋪的監管,加強食品安全的預防和監控,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風險。

他又指,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的建設,首期工程將在今年年底基本完工,明年初將會向市民開放。在閒置土地的利用方面,黑沙環公園及林茂塘海邊大馬路附近的五幅閒置地在今年陸續開展工程設計和招標工作。氹仔蓮花單車徑朝百老匯方向的延伸工程今年基本完成,單車徑總長將增加至二千一百米、繼續開展“澳門城市園林綠化系統總體規劃”的內部研究及資料收集工作。明年又會持續優化垃圾收集工作,升級封閉式垃圾房投入口的開啟感應系統,把具條件的街道垃圾站優化為壓縮式垃圾桶,開展優化垃圾收集系統的專項研究,全面檢視目前垃圾收集設施和運作模式,提出優化方案。配合《公共街市管理制度》立法進程,明年將訂定街市攤位清潔和營運指引,有序引入電子秤、電子支付系統等新的資訊及管理系統,在街市推行統一度量衡和十進制,以雀仔園街市作為試點,重新規劃及設計現有檔位的排列及佈局,優化傳統街市的經營及購物環境。另明年將在新馬路口至媽閣、北區馬場東、望廈山等社區展開前期優化工作,重整破損的行人路路面,優化無障礙設施,加強燈飾照明;分階段在路環主要道路建設安全、舒適的休閒步道,創設條件讓市民以步行方式暢遊路環。以及將持續推動城市綠化,開展山林復育。以“填空白、提質量”作為城市綠化策略,提升社區綠化密度和品質,建設綠色休閒城市,採取措施強化山體保護,打擊非法破壞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