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二百兩岸家校代表齊聚鎮江 暢談中華禮儀「教育經」

2018-07-23

【新華社南京7月22日電】(記者朱筱 陸華東)「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七月盛夏,在江蘇天目湖畔,回蕩著少年的朗朗誦讀聲,誦讀內容是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誦讀者則是來自台灣新北市和江蘇鎮江市的中小學生。

20日至22日,台灣新北市及江蘇鎮江市200多名家校代表共聚鎮江,開展第三屆「兩岸家校聯動,攜手共助成長」的教育交流活動。此次活動主題為「行八禮四儀,做優雅少年」,意在共同尋求中華文化傳統美德,用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

「儘管這是我第一次和台灣小夥伴見面,但絲毫沒有陌生和距離感。」鎮江市江南學校初一學生陳曉陽說,《少年中國說》詩朗誦是此次交流活動的表演節目,兩岸學生雖是第一次合作,但卻默契十足。

來自新北市的大二學生李鈞如此次和父母及妹妹共同來鎮江參加活動。「我第一次看到了課本中描述的長江和運河,著實大開眼界。」李鈞如介紹,活動中會設置一些闖關遊戲,關卡內容是背誦與禮儀相關的詩句。「大部分內容我們在台灣也學習過,遇到不會的,大陸的同學會在一旁熱心提醒。」

李鈞如的父親李煙長在台灣從事教育工作,在他看來,兩岸師生在中華傳統文化上有很深的認同感,對忠、孝、仁、愛等德行教育十分重視。「在幼兒園時期,台灣的老師就會向孩子們講述《弟子規》《三字經》中的經典故事,教育學生要有好的品德。」

陳曉陽的母親柴惠珍對此十分認同。「我們常說做人做事做學問,從孩子出生之日起,家長就有責任用言傳身教的方式為孩子樹立好榜樣。學校也會營造育人氛圍,實施養正教育。」

除了座談交流之外,此次活動還安排了「尋禮」夏令營、「八禮四儀」體驗館體驗、非遺傳承教學等活動。兩岸學生在交流中相互了解、相互學習、增進感情。多位家長表示,此次交流活動可以讓兩岸家長及教師暢談「教育經」,兩岸學生也可借此進一步了解中華傳統禮儀,提高自身視野。

江蘇省台辦副主任張為說,兩岸家庭從相識到相知,凝聚的不僅是友情與親情,更是感恩與信心。少年是中華民族的未來,攜手傳承中華文化是兩岸青少年共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