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司實話實說‧未知能否應付更極端天氣

2018-04-13

【本報訊】「天鴿」離開後近八個月,政府昨午向社會公布十項重點工作。又宣稱,將在媽閣對開興建的擋潮閘可擋二百年一遇的洪水,將在沿岸興建的防洪牆可擋二十年一遇的洪水等等。不過,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沒有跟著以上調子發言。他坦言,要向社會發出「最重要的訊息」:相關工程必須做好,但不知道它們能否應付將來可能出現的更極端天氣。

昨午,行政長官與檢討重大災害應變機制暨跟進改善委員會成員召開新聞發佈會。無論是行政長官崔世安,或是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保安司司長黃少澤都在發言時按稿讀,惟獨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不是。

羅立文首先表示,不重覆其範疇的工作,因為,崔世安已經「解釋得好好」。他提出極端天氣、全球暖化問題。「唔好睇少個天氣,因為,暖化日後或者越來越極端。」羅立文指出,「天鴿」襲澳前一天 (八月二十二日),是本澳從一九三零年有氣溫記錄以來最熱的。又指出,一般颱風登陸時會轉弱,但是,「天鴿」卻轉強,這情況是專家至今仍不能解釋和預計到的。

還有,一九九三年,大家以為颱風貝姬已經「好大件事」。十年、八年後便有颱風黑格比,當時以為「冇再衰尐」,去年卻來了一個「更加衰」。羅立文表示,將來五至十年,不知會否來一個較「天鴿」更強的颱風。「所以,對於天氣,大家要有心理準備。」羅立文坦言,政府現在和稍後開展的工程必須做好,但不知它們能否應付將來可能出現的更極端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