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土地文化
2018-04-09
土地誕是澳門的傳統節日,土地誕活動在澳門歷史攸久,去年文化局將土地信俗列入本澳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推動澳門的節慶文化和廟宇文化,亦讓大眾對土地神有更多認識和了解。
土地誕是華人傳統節日,攸來已久,土地誕顧名思義是土地神誕日,土地神又稱土地公、社神,因此土地誕又稱『社日』,土地公是民間信眾最多,最基層的神祇,民間大小事都會向祂祈求庇護,拜土地可說是民眾最隨意的祈福行為,因土地神是管理民眾生活的神祇,祂與民間極為親近,可稱是地方守護之神,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土地神。
土地神是中國民間信仰普遍的神之一,主要流行在漢族人聚居地,亦有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民族也信奉,故此凡有漢人聚居的地方都有土地廟,土地信俗在華人地區很普遍,除港、澳、內地和台灣地區外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多華人聚居的國家地區,亦四處可見有土地廟、壇,對土地信俗同樣十分重視。
行善積德福佈人間土地神
供奉土地神的地方是土地廟,又稱土地公廟、福德祠。因何土地廟又稱福德祠?有傳土地公、土地神是福德正神的民間俗稱,福德正神本姓張,名福德,自少天資聰穎又孝順,在周武王時期當稅官,為官清廉,享年一百零二歲,被封為后土,後世尊為土地公,故福德正神一般稱為土地公,因此福德祠亦即土地廟,土地廟多有對聯,書上『行善積德。福佈人間』,彰顯土地信仰的積極正面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