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1204號
2017年12月04日
星期一
澳聞集納
2017-12-04
光影節昨揭幕
△由旅遊局主辦,民政總署、文化局及體育局合辦,並聯同過百位本地跨領域創作人合力製作的「2017澳門光影節─愛滿全城‧愛在路上」昨日傍晚在大三巴牌坊揭幕。開幕式以「星空祈緣」為主題,呈獻由本地舞蹈團體創作及演繹的舞蹈表演,設於八個景點的光雕表演、燈飾裝置及互動遊戲等隨即正式登場,以璀璨光影帶領全城尋覓愛與夢想。
「2017澳門光影節─愛滿全城‧愛在路上」於12月3至31日晚上7時至10時上演(每晚最後一場的光雕表演於晚上9時50分開始),透過光影藝術傳頌澳門的多元文化融和以及娓娓動人的歷史故事,宣揚愛的精神。今年的澳門光影節由旅遊局與過百位本地跨領域創作人精心打造,是首次全本地創作的澳門光影節,呈獻光雕表演、燈飾裝置、互動遊戲,以及新增的系列活動包括光影視覺藝術展、戶外本土音樂會、戶外電影放映及光影晚宴等,並推出光影文創產品。無論是愛欣賞藝術創作的朋友抑或喜歡「打卡」、「自拍」,與他人分享美好時刻的朋友,都不容錯過今年的澳門光影節。
今年澳門光影節的覆蓋範圍比過去兩年更廣,以大三巴牌坊的「愛之無界」為中心,分散延伸三條路線分別往議事亭前地的「愛由心生」、南灣‧雅文湖畔的「光影樂園」至南灣湖水上活動中心的「花海迷宮」;聖安多尼教堂的「生命燈塔」和白鴿巢公園的「擁抱融合」;以及望德聖母堂及瘋堂斜巷的「仁慈博愛」,並擴展至氹仔龍環葡韻的「幸福家園」,合共八個展演場地。
葡裔市民普遍嫌侍產假太短
△目前,勞動法修改草案正在徵求公眾意見,其中設立「侍產假」的提議尤其引人注目。
在本澳,男公務員在妻子分娩時可得到五天的「侍產假」,而私企職工只能休兩天。然而,在實際情況中,做父親的侍產假經常被克扣。記者採訪了不同行業的葡裔男性工作者,他們普遍反映這個時間太短,希望擁有更長時間的假期來幫助產後的家庭。
安德烈是一位建築師,有兩個孩子。他的第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他在基礎設施和交通辦公室當公務員。他只能享受五天的陪產假,而他的妻子同樣也是公務員,可以在家休三個月。他說:「我休這幾天的假根本不夠用。我妻子可以休三個月,唯一的區別就是我們一個是父親,一個是母親。我認為,法律的制定者並沒有考慮到,父親在孩子的教餋中同樣扮演積極的角色。」
而當他的女兒出生時,他已經跳槽到私企,侍產假僅為兩天。他只能挪用自己的年假了。他坦承,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他還不得不和工作文件和會議打交道。其實這個階段,男人的作用很重要,尤其是給予妻子心理安慰,因為女性產後容易抑鬱。
貝托在一家小公司工作,因此工作時間也有很大的彈性和自由。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享受到侍產假。他說:「我女兒出生的時候,我正好要做很多項目,忙得不可開交。在私企工作本來就沒有法律規定我們的侍產假,這對於家庭和孩子本身都不好。」他認為,父親應該享受15天的侍產假。
對此,家庭權利專家、律師費爾南德斯指出,僅僅法律規定了父親侍產假還不夠,應該促使其被公眾認可,像母親的產假一樣成為常態。一開始,人們反應可能不是很好,尤其是私人企業主。但要想社會更先進、更公平,必須從這些措施開始。
民署回覆立法會議員鄭安庭書面質詢
∆遵照行政長官指示,經徵詢土地工務運輸局意見,本人對立法會第754/E597/V/GPAL/2017號公函轉來鄭安庭議員於2017年8月18日提出,行政長官辦公室於2017年9月4日收到之書面質詢,答覆如下:
一、穩定的排水系統是防澇排洪的重要城市設施。民政總署多年來已持續透過各項措施,保持渠網運作正常,包括恆常監察、維修、保養及清潔公共下水道嚴格監督公共下水道接駁工程:巡查飲食場所、食品加工場、洗染廠、修車場、建築地盤的隔油井及過濾設施;雨季前後加強疏通排水設施,以及進行興建雨水泵房、為下水道擴容等工程,改善排放效能。
為增加泵房運作的穩定性,因應月前電箱受雷擊損壞及「天鴿」颱風來襲停電情況,民政總署今年會為全澳泵房增加斷電及損壞短訊提示功能,加強對泵房的監控,提升應變效率。此外,明年亦會啟動為泵房加裝後備發電設備及升高電箱計劃,進一步減低停電及水浸對泵房造成的影響,並優先處理關閘及北區泵房。同時,將落實在內港設置雨水截流箱涵及雨水泵站,爭取明年初展開招標程序,並儘快推動相關建設,以緩解暴雨時內港一帶的水浸情況。
二、對於下水道網絡處理能力的設計要求,目前並沒有統一的國際標準,鄰近地區所採用的標準亦各不相同。現時本澳下水道網絡的處理能力是按照第46/96/M號法令《澳門供排水規章》的規定進行設計。其中,有關雨水排放的設計是採用該規章附件七「強度─歷時─頻率曲線」作為依據,該等曲線可提供在不同歷時及不同重現周期中降雨最大平均強度之數值。所考慮之歷時係相當於集流時間之時期,而集流時間則為流入時間與流過時間之總計。十年之重現周期係較為常用,此數值在有合理情況下可增至二十或二十五年。
澳門科學館慶祝開幕八周年
△為慶祝開幕八周年,科學館已準備了多項精彩活動及節目與衆同樂。
繼較早前完成立體數碼放映設備的系統優化工程後,天文館將於12月19日推出全新球幕節目《極端任務3D》,此節目透過逼真的視覺效果及頂尖電腦繪圖技術,將小行星有可能成為人類跨越太陽系的踏腳石——成爲「宇宙旅途中轉站」這個不可思議的科學構想具體地呈現眼前。觀衆可透過此節目了解太空人前往小行星及嘗試控制它們的艱苦過程及此項任務對人類福祉的影響。
位於本館展覽中心入口旁的親子互動區,經過約3個月的裝修及設施更新工程後,即將於12月6日重開,並改名為「科學館兒童世界」。場内設計以熱帶雨林為主題,並分為兩個專區,為2至4歲的幼兒及5至12歲的小童提供切合他們身心發展需要的遊樂設施,其中包括一座三層高的大型遊戲組合「淘氣堡」,由繩網、隧道、沙包、彩虹拱橋及軟墊積木等均一應俱全,並配置了兩座分別長達7米及15米的雙行滑梯及螺旋滑梯,讓小朋友可以盡情享受攀爬、跨越障礙及溜滑梯的樂趣之餘,亦可鍛煉體能、增強自信及培養冒險精神。
「科學館兒童世界」的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逢星期四休息,公衆假期照常開放。「科學館兒童世界」開幕後的首三個月内公衆可免費入場,由2018年3月1日起,每位小朋友收費10元,該小朋友的其中一位家長可免費陪同入場。
展覽中心將於科學館開幕周年當日及翌日(12月19日及20日)免費開放;而天文館每場球幕節目的首30位澳門居民參觀者亦可獲免費入場優惠。此外,為滿足公衆於節假日對天文館球幕節目的需求,由12月19日至明年1月4日每日上午11時起,天文館將會加開三至四場球幕節目。請參閱澳門科學館網頁www.msc.org.mo或關注「澳門科學館MSC」微信訂閲號,留意本館的社交媒體公佈最新資訊。
「歷史文化大使培訓計劃」開課
△為培養澳門居民,特別是年青一代深入認識澳門歷史文化,由澳門基金會及澳門歷史教育學會合辦,澳門理工學院協辦的“歷史文化大使培訓計劃”已於2017年12月2日於澳門理工學院開課。
首批計劃將培訓由本澳各中學遴選的種子學生及教師,以及本澳青年社團代表合共117名學員,通過理論學習及實地考察,使參加課程的學員深入認識澳門歷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完成課程後可以協助學校、社團或其他單位組織到澳門不同的文化遺產參觀考察。整個培訓計劃歷時兩個月共21課時,由澳門歷史教育學會導師及澳門理工學院教授授課。首日課程分別講述明清時期的澳門文化及多媒體資源創作,其後亦會教授近代澳門的社會文化及發展、澳門文物建築及世遺發展等,於課程最後階段更會帶學員進行實地考察及傳授導賞技巧,為學員們將來組織學校社團出外考察提供寶貴經驗、認識更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在首批培訓計劃完成後,將緊接開展澳門歷史文化學界考察活動,有關詳情澳門基金會將適時公佈。主辦單位期望,培訓計劃及考察活動能提供機會予師生,把其學習所得傳授給其他學生,令他們對澳門歷史文化更深入瞭解,增加他們的興趣,為澳門歷史文化這寶貴財產的傳承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