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1113號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業界料美食之都 一年後才見成效
2017-11-13
【本報訊】本澳飲食業一直欠缺人才,澳門飲食業工會理事長蘇偉良表示,本地廚師培訓尚算足夠,但認為,「美食之都」需要一年才見成效,希望政府有相應傾斜政策扶持飲食業界。另街總黑沙環社區服務中心主任譚文健建議,制定發展美食之都短、中、長期措施,例如建立美食資料庫、建立專業認證等。
思匯網絡昨假祐漢第四街休憩區舉辦思匯論壇,邀請澳門飲食業工會理事長蘇偉良、街總黑沙環社區服務中心主任譚文健、澳門烹飪協會名譽會長李彩紅,探討本澳飲食業如何傳承與創新。
本澳不少行業,尤其專業、藍領行業都缺乏人才,傳統特色老店又指後繼無人要面臨光榮結業,要保持美食之都如何解決人才問題?蘇偉良表示,本地廚師培訓尚算足夠,而且廚師的社會地位近年有所提高。不過,要發展美食之都,建議政府對業界提供傾斜政策,例如人資,另建政府與博企透過合作,設立帶薪培訓項目,從而吸引更多新人入行。他預計,需要一年時間,評估四季及不同時節的旅客反映、業界經營狀況,才能反映出美食之都為澳門帶來的成效。
譚文健建議,政府推出發展美食之都的短中長期措施,例如設立美食資料庫、設立美食街和商鋪、建立專業認證制度,吸引更多年青人入行。
李彩紅反映,現時飲食發牌制度申請時間過長,一般要六至九個月才完成發牌程序,建議按不同類型的食店,簡化發牌程序,例如無火煮食的牌照可縮短審批時間。又建議,在條件許可的旅遊區,重新發阻街牌,為食肆設戶外飲食空間,增設特色戶外餐飲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