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1024號
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年輕人反撲卻換污名 吃人樓價挖走歸屬感
2017-10-24
【本報訊】九十後直選議員蘇嘉豪昨午首次在立法會發表議程前發言。(見圖) 他表示,幾年間,看到年輕人有買不起樓而不敢成家的,有專業能力被糟蹋、被流放的,也有打轉於狹窄行業又無法向上流動的。當年輕人勇於反撲社會不公,卻換來「廢青」、「憤青」、「攤大手扳」這些污名。他認為,社會和政府壓抑的不只是眼前的年輕人,更是牽動未來二、三十年發展的一代人。
「當安居樂業變得沉重,年輕人自然離心離德,營役儲蓄為的是旅行、移民,城市又豈能可持續發展?」蘇嘉豪指出,社會利用吃人的樓價租金、殘缺的專業制度,挖走人們對這座城市的歸屬感,這裡的年輕人要不乖乖被吞食,要不無奈被趕走。還有,當青年熱愛我城本土,渴望生於斯,長於斯,甚至死於斯,就被標籤「目光短淺」,不敢走出大灣區、一帶一路、葡語系國家云云。
蘇﹕政府應開放胸襟接納青年聲音
蘇嘉豪表示,若不梳理年輕人正醞釀著的焦慮,則足以預視社會未來幾個十年的不安。行政長官在今年五四感言說的「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不應只是口號。政府應該放開胸襟,接納尤其是跳脫的、獨特的、批判的青年聲音,歡迎他們無時無刻的挑戰。並說:「年輕人要求不高,只求政府盡力開拓看得見、可持續的土壤和空間。」
「年輕朋友們,我們雖然經驗尚淺,但有彈性,將不懈成長和提升;反而我們有活力、無包袱,可以講真話、搏到盡。」蘇嘉豪表示,憑著上述特質,年輕人應該身體力行爭取了長輩們的接納和信任,通過跨世代的對話和諒解,嘗試扭轉後生的弱勢處境,打破對後生的偏見與蔑視。如是者,當社會越來越信任年輕人,該躍的魚始終會躍,該飛的鳥始終會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