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課綱草案擬降文言文比例引爭議

2017-08-30

【中新社臺北8月29日電】近日,台灣當局“教育部”主導的“課綱審議委員會”普通高中分組有委員建議,將文言文比例由草案的45%到55%,調降為上限30%,在島內引起廣泛關注。

據《聯合報》等台媒報道,2019年度開始,韓愈《師說》、諸葛亮《出師表》、顧炎武《廉恥》等經典文章,恐將從台灣高中語文教材中銷聲匿跡;“師道”、“忠君愛國”、“廉恥”的義理,不再是選文的標準。

台當局前領導人馬英九29日以《古文與慈母》為題在臉書(Facebook)上發文,回憶與母親秦厚修比賽背誦古文《桃花源記》的過往。馬英九質疑蔡英文當局,當大陸、港澳、新加坡、馬來西亞乃至世界各地,都在重視中華文史的今天,反而要減少文言文的比例,難道要開時代的倒車嗎?

馬英九表示,母親要他背誦古文,父親要他從小練書法,這就是中華民族家庭教育重要傳承,讓他一生受用不盡。古文與詩詞就是中華文化最寶貴資產。

不少台灣教師、學者、文化界人士等也紛紛對課綱減少文言文比例持否定、批判態度。

《聯合報》26日報道,台“教育部”調查第一線教師看法,結果顯示,近八成五老師支持每學期語文教材的文言文以五成及六成為上限;八成三認為選文應交由語文專家學者組成的“課綱研修委員會”決定,僅一成二贊成由各領域專家學者組成的“課綱審議委員會”推選。

高雄師範大學中文系主任王松木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文言文隨著大陸的崛起,祗會越來越重要。學生未來若不想固守台灣,或更想面對廣大華人世界、面向大陸,文言文絕對能成為得體應對的交際工具。

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關秉宗認為,文言文與訓練邏輯思考相關。文言文文字精煉,事理敘述清晰且環環相扣,多讀與熟讀有助於訓練邏輯思考與學習精煉表達。他奉勸台灣年輕人,趁年輕記憶力佳時多讀一些古文,將來不論在哪行哪業,都會有幫助。

作家桑品載在中時電子報發表題為《文化“台獨”滅不了中華文化》的文章指出,高中語文課綱減少文言文比例,無疑是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一種手段,看似文化議題,骨子裡分明是政治議題,或是為了政治目的借文化為手段。文言文在中國文化史中表彰著精粹、高尚、典範,去文言文毋寧是使自己變得膚淺、愚蠢、幼稚,便於獲致政治利益。

台灣知名作家張大春亦在臉書(Facebook)表示,“敬告諸位焦心憂慮的朋友:別逼我寫關於文言白話之爭的文章了,傻子甘心當傻子,是自自由由的事。我說的全是白話文,應該很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