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0830號
2017年08月30日
星期三
金磚峰會前中印關係理性回歸
2017-08-30
【香港中通社北京8月29日電】(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恭)據印度媒體29日報道,印度總理莫迪將於9月3日至5日前往廈門出席金磚國家峰會,此前一天,『洞朗對峙』事件以印軍主動撤出中國領土而得以解決。有中國學者指出,此次洞朗對峙并未影響到雙方金磚峰會的既定安排,體現了兩國成熟的大國關係,兩國關係經過洞朗事件之後將會進入到一個新的狀態。
中國南亞東南亞研究院印度研究所名譽所長孫士海在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金磚峰會即將召開之際,中印結束洞朗對峙使事件回到理智的軌道,是實現戰略大局整體利益的理性選擇。
北京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姜景奎認為,此次洞朗對峙會進一步增進雙方的認識,中印關係將更趨成熟,這體現在出現分歧和摩擦時,雙方能從大局出發,體諒到彼此的利益,同時,解決問題的相應機制也在日臻完善,『洞朗對峙對中印兩國來說其實也是一個契機,中印高層領導可能會在廈門金磚峰會期間談及邊界問題,進一步規範、完善邊界機制。』
有觀察人士表示,盡管中印邊境的緊張局勢短期得到緩和,但兩國矛盾不會因此完全消除,不同程度的邊界磨擦仍會偶然發生。『雖然中印邊界不大可能爆發全面戰爭,但曠日持久的僵局會提高發生意外或誤判,從而釀成武裝衝突的可能性,中印高層領導之間將會進一步完善避免此類事件發生的機制。』姜景奎說。
事實上,中印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存在競爭是不爭之實,但中印作為兩個發展中大國,有著更多的共同訴求,共同利益大於分歧。
孫士海分析稱,目前兩國都處於戰略機遇期,需要集中精力發展自己,也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和地區環境。因此,中印領導層需要下工夫建立一些新的機制來處理邊界問題,尋找共同利益,建立戰略互信。
輿論普遍認為,中印領土邊界等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在一定時期內仍將存在,要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則需雙方做出持續努力。
孫士海表示,對於邊界問題,想要解決并非易事,但可以在保持邊界穩定、兩國關係發展的前提下進行談判協商。
姜景奎說,增信釋疑是一項長期工作,中印雙方應加強政治溝通,深化軍事和安全互信,發展和利用好相關雙邊機制,加深兩國民衆間的彼此認知,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印外交部:印總理莫迪 將參加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
【香港中通社8月29日電】中國官方媒體29日引述印度外交部消息指,印度總理莫迪將於9月3日至5日前往中國參加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此前消息,當本月23日被問及是否擔心由於洞朗對峙事件莫迪不來參加此次廈門會晤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指,我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這次廈門會晤將取得成功,推動金磚合作在第2個10年達到更高水平。她重申,印軍立即無條件地撤出所有非法越界的人員和設備,是解決印軍在洞朗地區非法越界事件的前提和基礎。
而據新華社報道,就在本月28日下午,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的印度邊防人員及裝備已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印軍越界事件已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