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085號
2025年09月13日
星期六
香港施政報告前瞻:時隔20年政府擬重推「租置計劃」
2025-09-13
【香港中通社9月12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張明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將在17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其中房屋政策向來是民生重點關注內容。有消息指,政府有意重推終止20年的“租者置其屋計劃”。業界推算,若以每單位100萬港元、每年售1萬公屋單位計,政府每年便能獲得超100億港元收入。
“租者置其屋計劃”是房委會曾於1998年初推出的租置計劃,公屋租戶可選擇以折扣價購買自己所住單位,家庭入息和資產不設限。
8年期間,房委會共推出39個屋邨、約18萬個單位供住戶認購,已售出14萬個單位。其後,為配合2002年重新訂定的房屋政策,房委會在2005/2006年終止有關計劃。
消息指,今次該措施未必大範圍推行,將先由房委會挑選數個屋邨,諮詢居民意願,再決定揀選在哪些合適的公共屋邨推行計劃。
社會有不少支持聲音,最新民調顯示,76%和21%受訪港人分別表示“一定會買”或“多數會買”現時租住的公屋單位;售價方面,居民普遍期望能以市價15%至35%購入。
香港民建聯提出“租置2.0”倡議,以滿足公屋租戶購買現時居住單位的需求,同時幫補庫房收入,料計劃有望惠及全港約80萬公屋家庭。
具體而言,“租置2.0”建議參考公屋家庭平均收入,以市值20%至25%為定價基準,確保住戶每月供款及住房支出不超過收入的25%,料多數單位售價將低於100萬港元。業界估算,以每年出售1萬公屋單位計,政府每年便能獲得超過100億港元的收入。
但同時,租置計劃以往衍生混合業權、難以管理等問題。社會亦擔心,本屆政府目標將公屋綜合輪候時間降至4.5年,若重推租置計劃,公屋存量會否受影響?
在民調中,市民反對購買的原因主要包括擔心未來維修費用的負擔,憂慮物業管理問題等。
民建聯建議,將出售範圍限制於樓宇主體及專屬設施,如泵房、電力設備,其他公共區域如車道、商場維持由房委會集中管理,直接避免責任推諉及維修費分配不均等困擾。
此外,由於眾多租置屋邨樓齡已近30年,需進行全面驗樓及維修,維修開支龐大;建議最終售價將包含一筆上限為10萬港元的儲備金,由房委會設立“維修基金”,總額足以應付未來三次、每隔15年進行一次的大型維修工程。
香港若重推“租置計劃”,在於政府嘗試回應公屋居民的置業願望,提升公屋資源的利用效率。但需要審慎平衡、增加供應、維護社會公平和解決管理難題等多方面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