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聞集納

2025-09-01

今月首周三場配對會提供133個職缺

△為協助有求職需求的澳門居民盡快就業,以及為緩解業界的人資需求壓力,勞工事務局與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合作於9月首周舉辦3場行業專場配對會,合共提供133個空缺。

9月4日上午舉辦物管及清潔業專場配對會,參與企業有「澳基清潔服務有限公司」、「NK服務有限公司」「信誠清潔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及「澳冠物業管理清潔服務有限公司」,合共提供54個職位空缺,涉及大廈管理員及清潔員。下午舉辦餐飲業專場配對會,參與企業有「悅緣四季」及「金悅軒海鮮酒家/協成海鮮火鍋」,合共提供54個職位空缺,涉及廚師、廚師助理、餐飲服務員、傳菜員及樓面雜工等。

9月5日上午舉辦「澳門四季酒店」專場配對會,提供25個職位空缺,涉及廚師(中餐/西餐)、知客、送餐部接單員、接待員及餐飲服務員等。

網上報名 名額有限 欲報從速

9月4日上午物管及清潔業專場配對會和同日下午餐飲業專場配對會在澳門工聯職業技能培訓中心(關閘馬路101-105A號太平工業大廈第一期1樓)舉行; 9月5日上午酒店業專場配對會在澳門勞工事務局地下多功能會議室(澳門馬揸度博士大馬路221-279號先進廣場大廈)舉行。報名日期至9月3日中午12時。

“促進就業協調工作組”舉行工作會議

△“促進就業協調工作組”上月廿八日舉行工作會議,重點檢視近期大型招聘會的青年就業配對成效,以及各部門與實體在公共判給工程和服務中優先聘用本地僱員的落實情況。

按照工作組部署,各部門持續協調收集不同行業的職位空缺,並投放至大型招聘會供居民進行配對。勞工事務局與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已於7月初共同推出“澳門青年就業配對會及職前輔導會”,隨後舉辦了“青年就業博覽會2025”,並於8月舉行“促進就業大型招聘會”。 這一系列活動涵蓋各類文職、專業技術類及服務業等工種。工作組組長戴建業會上明確要求成員持續密切關注勞動市場動態,適時組織不同規模的配對活動,精準對接居民求職需求,致力促進就業市場供需平衡。

在落實公共判給工程和服務優先聘用本地僱員的指引方面,各部門及實體提供了相關領域的本地僱員數據。經與會檢視及討論後,組長戴建業指示各部門及實體在條件許可下,應要求供應商進一步提高本地僱員比例。勞工事務局也將建立招聘平台,為相關求職者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此外,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代表於會上報告應屆畢業青年的求職特徵與需要,供工作組參考並制定未來青年就業輔助措施,以拓展青年就業空間。

為築牢本地就業保障體系,工作組將持續深化跨部門協作,監測本澳就業市場的整體動態與發展趨勢,全面推動就業保障措施落實,並與社會各界緊密攜手,確保本地居民優先及穩定就業。

“記憶沙龍”八月公眾講座圓滿舉行

△澳門基金會的 “澳門記憶” 文史網主辦之“記憶沙龍”8月公眾講座於週六(8月30日)順利舉行,由澳門文史研究學者黃文輝主講 “路環回溯—清代路環島的村落” 以及澳門青年傳媒協會副理事長蔡少民主講 “孤兒院與澳門社會的變遷”。

黃文輝主講 “路環回溯—清代路環島的村落”,以歷史文獻與文物遺蹟為據,梳理清代路環村落之發展。遠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黑沙遺址已有人類活動,出土彩陶盤與玉石作坊遺址,見證了史前聚落的存在。但在很長一段時間未有路環的文獻記錄,及至清代康熙 “遷界令” 使香山縣人口銳減,其後為恢復生產,開發三灶鹽場,吸引大量移民墾殖,促成路環首村 “鹽灶灣” 形成,今天仍見於路環天后古廟的古鐘銘文為此留下物證。之後隨着鹽業式微,居民轉向漁農業,該地改稱 “過路環”。雍正年間,客家人自惠州、梅州遷入,於九澳與黑沙建村,成為重要文化群體;他們在開墾田地、打石等行業中貢獻顯著,亦與橫琴客家社區有密切往來。1910年的 “路環血案” 是葡人佔據該島的關鍵事件,澳葡以清剿海盜為由轟炸村落,造成平民傷亡,其後逐步確立對路環的軍事與行政管治,形成二十世紀澳門半島與離島分治之局。講座生動再現了路環島從史前聚落到清代村落,再到葡人管治的歷史脈絡,深化了公眾對路環歷史與文化的認識。

蔡少民則以 “孤兒院與澳門社會的變遷” 為題,回顧了澳門慈善事業的悠久發展歷程。澳門的慈善事業起步甚早,最早的孤兒院可追溯至1637年,《澳門記略》(1751)也記載了仁慈堂孤兒院的存在。近四百年的孤兒院歷史反映了澳門不同時期的社會問題,包括海難、人口販賣、難民湧入、移民潮及舊社會遺棄嬰兒的惡習,造成許多孤兒流落街頭。宗教團體與行政當局因此設立孤兒院照顧孤兒,部份孤兒院逐漸演變成至今仍然運作的學校。講者提及隨著時代轉變,父母兩亡的孤兒人數雖然已經不多,但破碎家庭的問題卻變得繁雜。比如父母吸毒、家暴、侵犯子女及入獄等原因,造成缺乏父母照顧的兒童需要入住兒童院舍。澳門現有的兒童院舍多達九間,入住院舍的兒童不少,反映了澳門社會雖然進步、經濟高速發展,但破碎家庭問題仍需要社會正視;如何有效安撫這些兒童所經歷的心理創傷,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社會課題。

本月兩場講座吸引了逾百名市民參與,內容既具歷史深度又富現實意義,不僅深化了聽眾對澳門歷史與文化的認識,更從多角度激發了對當代社會問題的深刻思考。澳門基金會資助廳黃棣樂廳長出席講座,活動現場氣氛熱烈,聽眾積極與講者互動交流,反響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