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072號
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
中總青委會舉辦抗戰勝利專題講座
2025-08-29
【特訊】澳門中華總商會青年委員會於8月27晚上六時在會址舉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專題講座,邀請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大眾報社長胡根分享抗戰精神。出席的有中總副理事長莫志偉,中總青委會主任崔天立,副主任高基宏、劉智龍、黃淑筠、姚明禮、劉嘉禮、蕭家明、蘇頌民等近百多人。
胡根以廖錦濤和澳門「四界救災會」為主題,向與會者詳述澳門同胞在抗日戰爭期間的英勇事跡。在「九一八」事變後,《朝陽日報》、《大眾報》以大量篇幅報導救亡活動,發表宣傳抗日的文藝作品,成為澳門抗日救亡運動的輿論陣地,同時新聞界直接參與支持抗戰的活動,但由於澳葡標榜「中立」,不許用「抗日」「抗敵」「救國」字眼,只能用「救災」名義工作。一九三七年八月,澳門最大的抗日救亡團體澳門「四界救災會」成立,廖錦濤當選爲理事會理事兼宣傳部副主任。「四界救災會」團結了大批愛國青年,開展籌募、慰勞、宣傳等活動。在籌募活動中,「四界救災會」發動面之廣、籌募成績之巨大,前所未有,深受澳門各界人士信賴。這些活動中,廖錦濤是主要的策劃組織者之一。一九四一年,廖錦濤在政治逆流中被捕不幸遇害,年僅二十七歲。
胡根指出,抗戰期間,澳門有三方面重要作用:一是打破日軍封鎖,輸送戰略物資支援抗日前線和反法西斯戰爭;二是為澳門輸入緊缺的糧食、燃料和生活物資;三是在百業蕭條的「風潮時期」,為澳門創造難得的就業機會。事實上,以「救災」為名,澳門實際上是個抗日基地,一批批澳門愛國青年奔赴抗日前綫,參加戰地服務團,甚至直接與日寇作戰,不少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時至今日,澳門抗戰的巨大影響延續至今,包括新中國成立後,大批澳門居民返回內地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愛國愛澳團體不斷壯大,在回歸後,愛國團體成爲「澳人治澳」重要力量。
與會的中總青委會委員均認為講座具有意義,有助加深認識廣大澳門同胞用實際行動支援抗戰,培育愛國情懷,培養珍愛和平、維護和平意識,使中總青委會更好的以抗戰精神為指引,積極支持和參與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用實際行動維護和平,共創光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