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065號
2025年08月21日
星期四
港交所宣布下周一取消恆大上市地位
香港交易所上半年業績超預期凸顯香港避險中心角色
2025-08-21
【香港中通社8月20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陳卓儀)香港交易所20日公佈2025年上半年業績,全線業務錄得強勁增長,勝出市場預期。觀察半年報,港交所多項數據創下半年度歷史新高,同時與國際交易所比,港交所新股市場融資額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
據港交所當天發布的業績報告,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及溢利均創歷來半年度新高。收入及其他收益共錄140.76億港元,按年升33%,勝於多間券商預測介乎135.9億至138.57億元。
各個市場交易表現持續強勁,並創下多項歷史新高。其中,上半年證券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2402億元,按年升118%;香港ETF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達338億元,較去年同期升184%。
滬深港通成交額方面,北向及南向均創歷年的半年度新高。不過,據透露現時北水佔港股日均成交額大約23%,其餘成交不少來自機構投資者,包括中東、東南亞及歐美的機構參與。
財報中最亮眼的是,新股市場強勁增長,上半年集資額居全球首位。期內共迎來44家上市公司,包括2023年以來全球最大型新股寧德時代;新股集資總額達1094億元,按年升716%。
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在業績會上表示,目前約230家企業輪候上市,亦有更多企業正在接觸。
財報顯示,2024年港股成交額停留在千億水平;從2024年第三季度開始,成交開始上漲至兩千億水平,稍微回落後;2025年一季度開始重回兩千億,至今保持穩定成交。而“2000億”這個成交數據,以往只有在港股牛市頂峰時才會出現,並沒有如此長期持續過。
為何在今年初美國發起全球貿易戰後,香港資本市場的成交額和新股募資仍能保持平穩增長?
陳翊庭在業績會上給出了答案:投資者關注點重返亞洲,特別是中國市場,相信當市場尋求分散美元資產的替代產品時,香港的新股項目可以提供不少投資機會。
財報分析指出,在市場利好氣氛、投資者對非美元資產的興趣增加。此外,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和支持政策持樂觀態度,加上人工智能和創新領域急速發展,全球投資者對投資中國相關資產的興趣回升。
在環球資金躲避動盪市場、重新分配資金之際,香港可謂做足了準備:香港交易所實施“惡劣天氣照常交易”,與國際看齊;推出科企專線允許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選擇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推出亞洲首隻沙特伊斯蘭國債ETF;此外,今年港交所更是宣布購置永久總部物業釋放長期看好市場信號。
過去一段時間,港股一直處於價值窪地,但長期處於“價值投資”類別,則會降低流動性。今年以來,國際大行都在“搶救性”買入港股,生怕錯過最新的科技和新消費股龍頭。
市場正熱議縮短結算周期、延長交易時間;成為全球避險中心的香港資本市場,改革腳步不會停下來。
港交所宣布下周一取消恆大上市地位
又訊:【香港中通社8月20日電】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20日正式宣佈,由8月25日上午9時起,取消中國恆大集團的上市地位。
通告內容指出,該公司的股份自2024年1月29日起已暫停買賣。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1)條,若該公司未能於2025年7月28日或之前復牌,聯交所可將該公司除牌。
據公佈,該公司未能於7月28日或之前履行聯交所訂下的復牌指引而復牌。於8月8日,上市委員會決定取消該公司股份在聯交所的上市地位。
通告列明,聯交所已要求該公司刊發公告,交代其上市地位被取消一事。聯交所建議,該公司股東如對除牌的影響有任何疑問,應徵詢適當的專業意見。
曾經的“地產巨擘”中國恆大集團總部位於廣東深圳,是中國大型地產發展商之一,其前身由許家印於1996年在廣州創立。2016年,集團進入《財富》世界500強,後於2021年陷入債務危機。
此外,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20日發佈清盤呈請聆訊延期公告,提述有關呈請人對該公司提出清盤呈請的相關內容,指香港高等法院已撤銷原定於8月25日舉行的呈請聆訊,並將呈請聆訊延期至2026年1月5日。融創中國司將適時另行刊發公告,以知會股東及投資者任何有關呈請的重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