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無條件投降80周年紀念日:歷史真相不容篡改

2025-08-16

【香港中通社8月15日電】 8月15日是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80周年紀念日。中國人民迎來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這亦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綜合報道,80年前即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過電台宣讀《終戰詔書》,標誌著抗日戰爭的勝利。

這場持續14年的戰爭,中國人民付出3500多萬同胞傷亡、4200萬難民流離失所的代價,大半個中國被日軍踐踏,930餘座城市淪陷。這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首次完全勝利,意義深遠。

然而,歷史真相常被扭曲。日本部分勢力至今否認、美化侵略戰爭。原蘇聯紅軍繳獲的25分鐘影像資料揭露了日軍謊言:1937年“七七事變”中,日軍以“士兵失蹤”為借口進攻宛平城,卻在宣傳片中推卸責任,偽稱“局地解決”。類似“洗白”視頻由日本軍方背景的“滿洲映畫協會”製作,試圖美化侵略行徑。但宛平城牆的累累彈痕,至今訴說著真相。

侵華日軍暴行觸目驚心。《陣中日志》記錄了1938年南京“慰安所”設立,20多萬中國婦女被強徵為性奴隸,倖存者如今僅剩7人,仍在等待日本政府的道歉。七三一部隊的罪行更為駭人聽聞,其在哈爾濱進行細菌戰實驗,至少3000人被用作人體實驗材料,鼠疫、霍亂等致命病菌被用於殘忍實驗。南京大屠殺期間,30萬同胞在6周內被殺害,碇泊場照片印證了日軍“毀屍滅跡”的罪行。如今,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僅剩26人。

日本右翼勢力長期否認南京大屠殺等歷史事實,歷史學家笠原十九司痛斥:“全世界都知道南京大屠殺,但只有日本人不知道!”銘記歷史並非延續仇恨,而是對抗遺忘。

中國央視新聞當天推出特別直播,走進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黑龍江抗聯遺址、南京等地,緬懷先烈,致敬英雄,重溫抗戰歷史。讓世人共同銘記真相,觸摸波瀾壯闊的歷史脈絡。”

“8•15”民眾抗戰紀念館裡尋歷史、致敬意

【香港中通社北京8月15日電】:“一二三,敬禮!”位於北京盧溝橋畔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內,一位小男孩將右手舉過頭頂,面向抗戰士兵雕塑肅立敬禮,家長按下快門,記錄同框瞬間。

今年8月15日是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80周年紀念日。當日,北京、瀋陽等地紛紛舉行紀念活動。記者實地探訪北京盧溝橋和宛平城。日本侵華戰爭期間,這裡曾發生激烈戰鬥。如今,宛平城內商鋪林立,遊客絡繹不絕,城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是人們不約而同的參訪目的地。

距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恢復開放已有一月,館內《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主題展覽經改造後對公眾開放,截至8月14日累計觀展人次已超30萬。該展共8個單元,陳列3237件文物,以實物、照片、影像資料等呈現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各地遊客來到紀念館參觀,銘記歷史。

“改造後的展覽內容更多了,題材更豐富細致了,比原來(的展陳)更震撼了。”家住北京西四環的陳先生分享此行感受。他早在該紀念館裝修前就來過,特意選擇當日再次參觀,“感覺精神上深受教育”。

“全程參觀完覺得中國人太偉大了,很多人都沒有名字,但為抗戰付出了太多,參觀時就有想哭的感覺。”來自遼寧的遊客張金金攜孩子到北京旅遊,專程赴紀念館走進這段歷史。她說,展覽中有關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簡稱731部隊)的史料令她印象尤為深刻。

展廳內,三位身著軍裝的抗戰老兵在隨行人員陪同下,乘坐輪椅緩緩參觀。其中一位老兵已是101歲高齡,仍精神矍鑠,胸前的勛章熠熠生輝。他們不時用布滿歲月痕跡的手指向展櫃中的文物,眼神中流露著對往昔歲月的追憶。周圍遊客上前與老兵合影留念,向老兵致敬。

“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們。”剛剛結束參觀的北京市民宋世昌說。首都醫科大學學生李肖垚則表示,參觀過程中心情很沉重,對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現場還有不少團體觀眾。來自河北的中學生劉樂菲隨學校研學團,經四個小時車程來到紀念館。“來這裡看到許多課本上沒有的東西,很長知識。”劉樂菲說,她平時會用手機看革命先輩的故事,現場參觀後感觸頗深。聯想到近期熱映的《南京照相館》等影片,她認為展覽和影片可以讓更多人了解歷史,讓國際社會看到中國此前遭遇的苦難和現在的進步。

展覽出口處的留言簿,記錄了世界各地觀眾的參觀心得,諸如“願山河無恙,祖國繁榮昌盛”這類留言。18歲的劉鍶雨寫道:“要銘記歷史,不要只記住仇恨,面向未來,吾輩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