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平台或改寫未來養老模式

2025-08-14

【香港中通社8月13日電】:清晨,深圳市福田區園嶺街道一住戶,家中智慧養老終端的鈴聲打破了寧靜——系統捕捉到客戶在居家照護平台上按下服務預約,訂單需求瞬間抵達服務中心。屏幕上訂單亮起的瞬間,社區服務調度系統已自動匹配最近的護理師前往長者家開始護理服務。這高效聯動的一幕,正是深圳打造的“科技護老”日常圖景。

深圳養老服務業協會副會長單位、老友福合康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澤彬在接受香港中通社、香港新聞網記者專訪時表示,深圳以“互聯網+養老”、智慧養老設備規範等領域的政策推動銀髮經濟,養老機構依託科技賦能在智慧養老中逐步發揮作用,提昇銀髮族養老品質。

據吳澤彬介紹,近年來深圳市政府發揮科技創新優勢,將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與養老服務快速融合,讓老年人享受科技創新帶來的便利。以老友福合康為例,科技在這一模式中扮演關鍵角色:智能穿戴設備實時監測老人健康狀況,異常情況會自動報警;智能家居系統讓行動不便的老人輕鬆控制家電;遠程醫療平台讓老人足不出戶就能獲得線上問診和指引就診,這些都為居家養老提供了安全照護保障。

“技術被證明只有貼近真實痛點,才能創造價值。”吳澤彬說,隨著香港政府將跨境養老的各項條件打通,香港長者北上養老成為趨勢,但語言、醫療習慣、文化偏好都是現實障礙。文化認同與相處的溫度是更深層的需求,養老不僅是商業賽道,更是社會責任。通過資源整合去解決老年人孤獨感強、生活質量受限等痛點,重塑社會對養老服務的認知——從生存保障轉向幸福賦能。

吳澤彬介紹,老友福圍繞“衣食住行樂為”六大場景,構建了老友福到家、老友福大學、老友福康厨、老友福文娛、老友福直播和老友福旅居。同時在文娛板塊上線了粵劇名家直播課、港式營養膳食定製推送;在港人聚集社區嵌入的“老友福服務站”,港式點心飄香,熟悉的氛圍有效緩解了地域轉換後的疏離感。

深圳政府和民間團體與香港養老產業中的協同也在加速。吳澤彬提到,深圳養老服務業協會可協同政府重點突破資源壁壘,比如供應鏈優化,建立“跨境養老用品集中採購平台”,整合香港與深圳所需的供應商資源,降低機構的合規採購成本;促進服務標準與技術規範銜接,參考香港“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中對基本醫療、個人照顧的精細化要求(如尿片更換頻次、傷口護理標準),聯合制定《跨境養老機構服務操作手册》,明確深港兩地通用的服務質量基線等。

目前居家養老的意願仍在家庭中佔據主流。吳澤彬表示,目前深圳推行的也是9901的養老模式,即99%的長者居家養老,1%的長者住養老院,未來的科技產品將成為居家養老群體最重要的輔助工具。

目前,不同功能的養老機器人已在北京、杭州、深圳、重慶等地“上崗”,比如喂飯機器人照護失能老人進食,智能捕捉老人嘴部變化持續或停止喂食,洗浴機器人幫助臥床癱瘓老人洗澡,降低老人在浴室摔倒的風險,下肢助行器、行走輔助機器人等康復機器人輔助失能老人恢復行動能力,陪伴機器人可與老人情感互動、娛樂陪伴等。

科技為長者養老插上了翅膀。未來具身機器人能否替代養老護工?吳澤彬表示,技術始終是工具而非目的,其終極價值在於賦能。無論是實時預警的手環,還是功能多樣的機器人,其核心都在於提昇效率、彌補不足、降低風險,為守護銀髮族的健康與尊嚴提供堅實支撐。而在這一切冰冷數據與高效響應之上,人文的溫度、情感的連接、基於理解的關懷,才是養老服務的靈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