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高調宣布泰柬停火 但誰才是真正幕後功臣?

2025-07-30

【香港中通社7月29日電】泰國代理總理普坦與柬埔寨首相洪瑪奈7月28日在馬來西亞布城舉行和談,歷時不到三小時,雙方同意自29日凌晨零時起無條件停火。雖然期間泰國一度指柬埔寨違反停火協議,但最終局勢回復平靜,結束自24日起的邊境衝突。此輪衝突致35人死亡、逾20萬人撤離,為兩國十餘年來最嚴重危機。馬來西亞作為東盟輪值主席國主持談判,美國總統特朗普高調宣稱促成停火,中國則低調參與斡旋。但誰才是停火背後的真正功臣?

泰柬邊境衝突源於柏威夏寺等地的領土爭端,始於1907年法暹條約,1962年國際法院判寺廟歸柬埔寨,但邊界問題未解。今年5月28日,雙方在“翡翠三角”地區交火,6月邊境口岸短暫關閉,7月16日地雷事件加劇緊張,7月24日起衝突升級,導致泰方20人(13平民)、柬方13人(8平民)死亡,20萬人撤離。

馬來西亞的角色:馬來西亞作為2025年東盟輪值主席國,由總理安瓦爾主持28日和談,促成泰柬領導人在布城達成停火協議。東盟歷史上多次調解泰柬衝突,如2011年印尼促成臨時停火並提議非軍事緩衝區。馬來西亞此次行動只是延續東盟傳統,但因2021年以來雙方消極談判及分歧(柬方要求國際法院介入,泰方堅持雙邊談判),調解力度較弱。專家認為,馬來西亞的角色更為“例行公事”,提供中立平台而非主導解決方案。

美國的角色:協議達成後,美國總統特朗普高調宣布功績,稱其促成停火,挽救了數千人的生命。他又稱通過與泰柬領導人通話及威脅36%關稅迫使雙方和解,並表示將重啟貿易談判。“我已指示我的貿易團隊重啟貿易談判。短短六個月內,我已經結束了多場戰爭……我很自豪能夠成為和平總統!”不過,社交媒體X上留言顯示,特朗普的行動被部分人視為凸顯“和平總統”形象的政績工程。白宮官員證實,美國駐馬來西亞大使埃卡根參與談判,但未主導協議細節。分析指出,美國的貿易壓力可能加速談判,但泰柬停火的內在動力更強,特朗普的影響被誇大。

中國的角色:中國未公開宣揚其斡旋作用,但影響顯著。作為柬埔寨最大貿易夥伴及泰國重要經濟合作方,中國對雙方有深遠地緣政治影響。今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柬埔寨,推動中柬“命運共同體”建設;中泰高鐵二期工程獲批,預計2028年通車,繞過柬埔寨,對其經濟構成挑戰。中國外交部長王毅7月在吉隆坡分別會見泰柬外長,敦促對話解決爭端。衝突爆發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秉持公正立場,持續勸和促談。專家認為,中國為穩定周邊外交、保護中柬友好及中泰高鐵項目,積極促成停火。

分析認為,中國的低調斡旋是最具實質性影響。柬埔寨洪森家族及泰國佩通坦政權均面臨國內壓力,戰敗將動搖其執政基礎,影響中柬關係及中泰高鐵項目。中國通過經濟紐帶及外交渠道,促使雙方迅速達成協議。相比之下,馬來西亞的平台作用及美國的關稅威脅更多是輔助因素。聯合國安理會及國際社會的呼籲亦起到一定作用,但中國的影響力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