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吞下不公貿易協議 特朗普贏了?

2025-07-29

【香港中通社7月28日電】 中美第三輪經貿談判前夕,美方已拿下與英國、菲律賓、越南、日本、歐盟等的貿易協定。美歐27日宣布達成新貿易協議,遭歐洲政要抨擊“不公”。受訪學者直言,中國有更多反制牌,特朗普很難突破。

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當日共同宣布美歐新貿易協議。根據協議,多數歐盟輸美商品從30%降至15%,包括對美出口商品額最高的藥品。歐盟將對美增加6000億美元投資,並大幅增加能源與軍事設備採購,能源採購總額預計7500億美元。

另據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發文,歐盟將開放其20萬億美元的市場,並首次完全接受美國的汽車和工業標準。特朗普認為,能源是這份協議的關鍵,協議也將有利美國汽車業和農業。

至於鋼鐵和鋁、芯片、烈酒等關鍵領域的關稅則待定,雙方解釋也存在分歧。

馮德萊恩稱,15%的關稅水平已是歐盟委員會當前能爭取的最佳結果。但歐洲政要、歐盟成員國官員均對這份協議表示不滿。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表示,協議不公平,歐洲做出了難以接受的讓步。芬蘭外貿和發展部長維勒·塔維指出,關稅水平依然很高,協議長遠來看或并非十分可持續。

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28日對香港中通社表示,協議確實不平等,通篇都是歐盟為降低關稅所付出的代價,既要購買美國產品,又要增加對美投資,卻只字未提美國需要付出什麼。但從WTO達成的多邊貿易協議來看,發達國家關稅已降至約3%,美歐貿易協議的15%關稅遠高於之前。且能源大量從美國購買,運輸成本極高,對芬蘭等不強勢經濟體而言,確實不可持續。

劉春生續指,在汽車領域,協議未必能對美國汽車行業起到太大效果,美國本土汽車業早已被日韓衝散,又面臨新能源車競爭,即使打開了歐洲市場,也無法給美國汽車業帶來多大增量。至於待定的鋼鋁和烈酒等領域,美歐存在競爭關係,也是特朗普重要票倉來源,爭奪激烈。不過美方已宣布8月1日關稅起徵不再延後,特朗普可能會退縮,在關鍵領域與歐洲達成協議。

中美7月28日起在瑞典展開第三輪經貿談判。在此之前,特朗普政府已拿下與英國、菲律賓、越南、日本、歐盟等的貿易協定,并暗示中美也可能達成協議,持續施加壓力。

劉春生認為,中國與已達成協議國家,在與美國談判中所處地位不同,中方有更多反制牌和底氣,除了稀土,還包括是否購買美國汽車、農產品和能源等。中美有談判空間,但中方在涉及發展的基本利益上不會鬆口,到最後時刻,特朗普或會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