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039號
2025年07月22日
星期二
颱風襲澳 跨海通道何時解決?
2025-07-22
【特稿】 熱帶風暴“韋帕”日前正面吹襲澳門,帶來本澳今年首個十號波,期間維持約5個小時之後,“韋帕”於昨晨(21日)向西南偏西方向移動,已遠離澳門。隨著熱帶風暴「韋帕」的襲擊,雖然這次風暴未造成大破壞,但卻讓人們更加意識到跨海通道在社會運作中的重要性。這些通道不僅是交通的動脈,更是經濟發展和社會交流的橋樑。
澳門地域狹小,人口密度高,半島與氹仔、路環之間的交通需求極爲旺盛。過去,僅有的幾座跨海大橋承擔著巨大的通行壓力,每逢上下班高峰或節假日,橋上便車滿爲患。如今,隨著新的跨海通道不斷建成,如2024年10月通車的澳門大橋,作爲首條設有風障的跨海大橋,除提升了交通承載能力之外,就像爲城市交通擁堵的“血管”進行了一次擴容,讓車輛分流,市民出行更加順暢,通勤時間得以有效縮短,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效率和幸福感。
自從其他跨海通道和澳門大橋建成以來,為居民和遊客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選擇。這些通道不僅促進了商務及旅遊業的發展,還改善了商業貿易的效率。隨著交通的便利,居民能夠更輕鬆出行,拓展了生活和工作的範圍。
在面對自然災害時,跨海通道的角色尤為重要。颱風「韋帕」期間,某些通道因天氣影響而關閉,但其他通道仍然提供了應急疏散的可能性。這對於保護居民的生命安全至關重要。未來,完善的應急管理系統將使得跨海通道在災害面前發揮更大的作用。儘管目前澳門大橋在颱風中無法運行,但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對其進行數據收集和測試。
另一方面,澳門大橋加强了澳門半島與離島之間的經濟聯繫和發展。在應對突發狀况時,跨海通道更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儘管狂風暴雨,但跨海通道的存在確保了必要物資的運輸和人員的疏散。西灣大橋下層行車道在惡劣天氣下開放,讓居民能够安全通行,維持了城市基本生活秩序。若沒有這些跨海通道,在自然災害等緊急情况下,物資無法及時送達,居民被困,社會秩序將受到影響。
跨海通道是城市交通的關鍵樞紐、經濟發展的强勁引擎。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在颱風日子裡面能夠順利運作,確保在任何極端天氣下都能安全運行。這不僅是對居民的負責,也是對經濟穩定的保障。跨海通道對澳門社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