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滿意度暴跌 分析指走入執政困境

2025-07-16

【香港中通社7月15日電】台智庫“台灣民意基金會”15日發佈最新民調,當局領導人賴清德施政滿意度較上次調查相比,暴跌5.8個百分點,不滿意度大於滿意度,再度出現“死亡交叉”,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指出,賴清德聲望創下上任以來最糟糕時刻,已明顯走入執政困境。

民調顯示,對於賴清德處理台灣政事方式,12.7%非常贊同,30.2%還算贊同,19.2%不太贊同,25.3%一點也不贊同,9.6%沒意見,2.9%不知道、拒答。換句話說,最新民意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四成三贊同賴清德處理台灣政事的方式,四成五不贊同。不贊同者比贊同者多1.6個百分點。 游盈隆分析,這項發現傳達了一個很重要訊息,那就是,當“大罷免”如火如荼進行中,賴清德的聲望下跌,不贊同他職務表現的人超過贊同他的人,形同再次走入執政困境。游盈隆說,和上個月相比,賴清德聲望重挫5.8個百分點,不贊同他處理台灣政事的人減少1.2 個百分點,但沒意見者劇增6.2個百分點。使得不贊同他職務表現的人比贊同的人多1.6個百分點,這就形成一般所說的“死亡交叉”。

游盈隆指出,過去一個月,有5個較可能的因素損及社會對賴清德的支持: 第一,在野黨領袖的“安全簡報”破局; 第二,“團結十講”迄今完成四講,爭議四起;第三,民進黨全代會呼籲“民進黨與公民同行推動大罷免”,社會譁然; 第四,台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妻子跳樓輕生不幸事件,引發民眾黨對賴清德及司法不公的強烈抨擊; 第五,“大罷免”正如火如荼展開,而社會主流民意反對大罷免,賴清德直接受波及。

一場天災 照出賴清德的冷漠

【香港中通社7月15日電】(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近日,颱風“丹娜絲”重創台灣南部地區,一些地方甚至連續7天停電,有災民因點蠟燭不小心引起火災,導致身亡。然而到災區勘災的台當局領導人賴清德,在面對災民的陳情求助時卻頻頻失言,面對災民的冷血傲慢,就連綠營支持者亦倍感心寒。

颱風“丹娜絲”帶來的強風豪雨,導致台灣中南部地區災情嚴重。一名88歲老婦,因颱風造成電線杆折斷導致停電6天,手腳不便的她只能點蠟燭照明,最終火苗引燃棉被,不幸殞命。她的兒子透露,中心區雖已恢復供電,但他們這些住在村外偏僻魚塭區的中低收入戶還在黑暗裡,一句話道盡了弱勢群體在災害中的絕望。

這樣的例子,在台南、嘉義、雲林等南部地區偏僻村落裡並非個案:截至13日晚間,仍有超過8000戶仍未復電,積水與垃圾圍困家園,自來水水壓不足滋生衛生隱患。許多民眾歷經多天無電、無水、無熱食的生活,苦不堪言。

災情發生4天後,賴清德才姗姗來遲,回到自己的政治大本營台南視察。面對民眾“請求調動台軍協助清運垃圾”的訴求,賴清德卻直接拋出“不能事事靠台軍,要善用民力”的回應。他還宣稱,按照規定台軍不能進民房,因此在救災上有困難。

民眾稱:後悔投票給民進黨

此外,有居民房子屋頂被颱風破壞,家具家電慘遭雨淋,只得紛紛用木板帆布覆蓋應急。賴清德到當地考察災情時,有災民反映“不敢爬屋頂”,賴竟直接脫口而出“要自己爬”。

更離譜的是,對於勘災過程中遇到當地民眾喊話“不要作秀,要實質的幫助”,賴清德竟然充耳不聞,掉頭就走。台媒指出,賴清德完全沒把災民放在眼裡,台南本是綠營的“鐵票倉”,更是賴的政治發跡地,但其“勘災秀”體現的冷血傲慢,讓許多當地民眾直言“後悔投票給民進黨”。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進黨還在傾盡全力推進大罷免。台媒揭露,綠營為攻擊藍營,竟編造電線杆倒塌是因藍白刪減預算所導致,全然不顧當局早有5000多億元新台幣“電網韌性計劃”的事實。災民連基本的水電都盼不到時,民進黨卻把資源投入政治惡鬥。這種“讓百姓吃苦,自己吃補”的邏輯,早已深深植根於民進黨的執政理念中。

輿論指出,賴清德在這場勘災表演秀中充分暴露他的冷血、傲慢與麻木不仁,根本沒有把台灣民眾的疾苦放在心中。一場天災,留下的不僅是斷壁殘垣與積水爛泥,更如同一面照妖鏡,照出了民進黨當局“重政治、輕民生”的心態。上萬災民的苦難,抵不過一場大罷免的政治操弄。災民那句“好想看到台南變天”的哀嘆,或許正是對民進黨當局最有力的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