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欲挑戰中國稀土地位 招數能否奏效?
2025-07-16
【香港中通社7月15日電】:美國近期擬打造完整稀土供應鏈,包括啟動新稀土礦、國防部入主本土唯一礦商、推動獨立的稀土定價機制。這套組合拳能否撼動中國稀土地位,降低美國對華依賴?
據路透社14日報道披露,美國政府正加速推動一項獨立、更高價格的稀土定價機制,為礦企提供價格補貼支持,以刺激產業投資,試圖削弱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的主導地位。
據此前公開協議,美國國防部將成為美國唯一掌握稀土全產業鏈的生產商MP材料(MP Materials)的最大股東,持有15%的股份,以接近當前市場價兩倍的價格,為其設定最低採購價。該公司將在美國新設第二家稀土廠,預計年產升至1萬噸,以減少對外國的依賴。
此外,美國70年來首次啟動新的稀土礦開採。美國能源部長賴特11日參加拉馬科布魯克礦碳礦稀土項目開幕儀式,13日又發文聲稱,美國致力於開採、加工稀土,“將建立安全的稀土元素供應鏈,不再受中國挾持”。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執行所長余淩曲15日對香港中通社表示,特朗普政府更多還是想在美國本土打造“備胎”,不惜以幾倍高價,將從中國進口的稀土轉為美國國內生產,打造“去中國化”的製造業產業鏈條。
不過,余淩曲認為,這一過程會相當漫長,10年都未必實現。在開採方面,美國缺乏技術和熟練工人,在分離、精煉、磁體製造方面,涉及高端製造業,美國已荒廢多年,短期內難以重拾整個鏈條。最終或僅能滿足少部分美國國防需求,無力供應各關鍵領域全面需求。當前談“挑戰中國稀土地位”為時過早。
在全球稀土供應鏈中,中國居主導地位,承擔全球稀土70%的產量和90%的精煉產能。而汽車製造、航天、芯片和軍工等關鍵領域對稀土需求量極大。美國此前就關稅問題向中國施壓時,始終忌憚中國稀土管制,未能迫中方妥協。不少西方觀點認為,中國稀土的地位難以被削弱,優勢就在於低價。
余淩曲指出,低價背後,是完善的產業鏈、先進的技術和充足的技術工人在支撐。美國針對稀土組合拳推出後,中國稀土頭部企業的股價反而快速上漲。從市場角度來看,中國稀土企業的綜合化產業鏈配套優勢,難以被取代。且稀土并非某一種金屬,而是金屬譜系,美國重點砸錢給一家企業,亦無法全面覆蓋產業鏈條。中國在稀土行業的主導地位非常穩固。
待美國稀土“備胎”建成,會否重新抬出對華高關稅?余淩曲直言,美國關稅政策越來越沒有明確指向性,今日針對巴西,明日針對俄羅斯,政治考量大於經濟,隨心所欲成分居多。中國從未將稀土作為戰略競爭或貿易對抗工具,即使沒有稀土,美國也會持續對中國貿易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