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葡萄牙老人的中文情緣

2021-06-08

【特稿】今年74歲的路易斯•拉波索,自十幾年前走進里斯本大學孔子學院成為該校第一批學員開始,便與中文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記者走進了拉波索位於里斯本市的家。「我的名字中文意思是狐狸,他們都叫我狐狸。在葡萄牙,狐狸是聰明的象徵,我很喜歡這個名字。」剛一見面,拉波索便向記者介紹起他名字的中文「淵源」。拉波索的家彷彿是一間「中國元素」展覽館——墻上貼著中國剪紙,廊柱上懸挂著中國結,書架上存放著許多有關中國的書籍,書桌上擺著文房四寶和刻有《論語》的書簡、刻有他中文名字的印章……

「學習中文這麼多年,我最感興趣的是對漢字的研究,目前我已經對兩千多個漢字的起源進行了研究。」拉波索饒有興致地向記者講起了他對漢字的理解。「例如‘好’字代表兒女雙全,預示著完美。」他說,綿延數千年的方塊字,蘊含著中華民族平等博愛和與人為善的高貴品質。

拉波索除了自己學習外,還在社區大學教中文。很多學生聽了他的課之後,對中國的「方塊字」產生了濃厚興趣。拉波索說,和字母文字不同,漢字承載了豐富的寓意和內涵,「其獨特魅力令人癡迷」。里斯本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王錦程說,拉波索學習中文的熱情和執著令人感動。課堂上,他會自告奮勇用葡語向新同學解釋漢字的含義,課下他常常和老師們探討在漢字研究方面的心得,以及對改進中文教學的建議。

2018年,里斯本大學孔子學院授予拉波索「榮譽學員」稱號。前孔子學院葡方院長特麗莎•希德教授說,拉波索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葡萄牙人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他不但是一名優秀的學生,更是一名令人尊敬的老師。

拉波索告訴記者,他退休後的第一個十年實現了學中文、教中文的願望,第二個十年,他要編寫一本葡語版關於漢字起源的工具書,以幫助更多的葡萄牙人學習漢字,了解中國。拉波索去過北京、天津、西安和西藏,喜歡中國的大好河山,更對勤勞善良的中國人民印象深刻。「葡中兩國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有著歷史悠久的燦爛文化,祝願兩國世代友好,友誼地久天長。」

趙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