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四成香港女性遭遇『懷孕歧視』 專家冀從性別角度檢視政策

2018-10-05

【香港中通社10月4日電】(記者楊威利)香港女性在工作與生活中面臨的性別不平等問題受到社會關注。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政策、研究及培訓科總監朱崇文表示,2010年至2017年間平機會接獲逾1800宗性別歧視投訴,逾四成為“懷孕歧視”。

當日,香港民建聯婦女事務委員會舉行圓桌會議,探討消除婦女歧視、促進兩性平等。香港婦女事務委員會主席陳婉嫻建議,特區政府應提高諮詢架構及法定組織的非官方女性委任成員百分比,由目前的35%提高到40%,並呼籲上市公司至少委任一名女性加入董事局。

近年香港在職貧困人口出現女性化趨勢。香港婦女勞工協會總幹事胡美蓮指出,根據樂施會數據,逾七成基層零散工從業者為女性。這些從事非全職工作的女性未受到充足的勞工法律保障,並被賦予過多家庭照顧責任,從而造成社會關係、社會福利及政治上的性別排斥。她希望特區政府帶領推動性別預算,培訓公眾教育,研究設立性別平等法例的需求及可行性。

女性在懷孕及生育上面對的困難也廣受社會關注。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政策、研究及培訓科總監朱崇文表示,2010年至2017年間平機會接獲逾1800宗性別歧視投訴,逾四成為“懷孕歧視”。逾1500名中小企業女性受訪雇員中很多曾遭遇產前檢查無法以病假計算、因懷孕被不禮貌對待、降薪、調職、失去晉升機會甚至被解雇、產後無法返回原有工作崗位等困難。這些困難或影響女性的結婚及生育意願。香港婦聯副主席歐陽寶珍指出,截至2017年未婚女性人數上升59%,男性則只上升12.2%,近百萬女性不願結婚。而據港人生育意願調查顯示,男性的生育意願高於往年,女性則比之前低。她呼籲特區政府從性別角度來檢視問題、制定政策。

陳婉嫻認為,特區政府應在鼓勵婦女生育、育兒等問題上增撥更多資源、體現更多承擔,為侍產假男士提供薪酬,并在《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中列明增加托兒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