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81002號
2018年10月02日
星期二
第二屆大灣區規劃論壇深圳舉辦
2018-10-02
【特訊】旨在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交流的“第二屆大灣區規劃論壇”九月中於深圳市舉辦。聯合主辦方之一、澳門城市規劃學會會長崔世平在主題演講時倡從發展、創新、人才上進行制度深化及改革,建議設立大灣區城市規劃師的互動互認,培訓交流機制,設立大灣區規劃人才庫,讓規劃人才能在粵港澳各規劃學會、協會之間互通互動。
宏觀統籌平衡各地發展
“第二屆大灣區規劃論壇”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倡議並聯合廣東省城市規劃協會、香港規劃師學會以及澳門城市規劃學會主辦。論壇邀請五名來自三地的重量級城市規劃者發表主旨演講,曾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規劃師、中國城市規劃協會會長唐凱出席並擔任特約點評。
主旨演講嘉賓之一、廣東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展望大灣區發展的空間規劃,認為飛地模式值得肯定,建議通過常設總統籌機構於外伶仃島進行探討嘗試。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凌嘉勤倡提升大灣區的宜居素質,提出大灣區各濱海城市應協調合作,規劃大灣區“宜居岸道”,並建議將集裝箱碼頭、油庫等大型設施搬遷到珠江口外桂山島一帶島嶼的可行性,作為平衡海洋保育及遠期發展的策略。
大灣區發展立法行先
崔世平首先解讀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組長韓正提出的“四個維度、五個戰略定位和六項原則”。由於粵港澳大灣區處於“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三種政策法規的差異化空間中,他認為,三地要協同發展,必須梳理整合現有制度,強調“融合與創新”。建議在現有聯席會議和專職小組基礎上,探索建立大灣區九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恆常化協調機制;創造大灣區內最大程度上的法律扁平化,以拉近大灣區城市間距離,形成優勢互補。
在規劃專業發展、科技成果轉化上,崔世平呼籲創新機制的重要性,應加強粵港澳規劃學會、協會進一步合作。鼓勵粵港澳企業以合作、合資形式經營,互補長短達致共贏。科技方面,建立粵港澳三地成立科技發展引導資金,集結三地資源,整合傑出的科研力量,構建更好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在人才引進及管理上,他再次強調制度創新的重要性,提議簡化創新人才在大灣區溝通交流互通的手續,促進跨境創業、就業的便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