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80926號
2018年09月26日
星期三
為解決青少年健康問題建立政策基礎 梁安琪冀當局對本澳青少年健康狀況作追蹤調查
2018-09-26
【特訊】香港有民間團體連續七年調查中學生精神健康狀況,早前公布了最新一次的調查結果,顯示51.5%受訪學生呈不同程度抑鬱徵狀,比例與過去數年相若。隨著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科技日趨發展以及社會的競爭愈來愈激烈,無論是成年人或是青少年所面對的壓力亦相對加大,立法議員梁安琪表示,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問題是值得社會各屆關注,但澳門在這方面調查一直相當缺乏,教育部門更沒有類似的追蹤調查計劃,希望相關部門能重視並展開相關工作。
梁安琪指出,本澳青少年學習壓力其實和香港一樣向來處於高位,事實上,本澳近年發生的青少年偏差行為日益嚴重,有不少家長及老師均反映其子女/學生在考試前經常感到不適,多為肚痛、傷風感冒,甚至逃學,有學者認為是壓力引致,希望社會能夠加強關注。梁安琪表示,衛生局和教青局早前就舉辦了有關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分享會,介紹了青少年所面臨的各種精神健康問題和處理的方法,但令人遺憾的是,相關教育部門一直以來對這個問題沒有作深入細緻的調查,本澳的民間團體亦缺乏資源進行持續性的追蹤調查和研究,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問題究竟處於什麼情況無從得知。
梁安琪強調,當局須正視青少年面對的精神健康問題,而這一問題的解決和研究並不能僅僅依靠衛生部門處理,只有正確掌握本澳青少年健康問題的趨勢才具備基礎,為解決這一問題制定正確的政策和措施,亦可讓家長、社會各界根據此一追蹤調查的結果,更好地配合澳門教育部門制定的政策和措施,以舒緩青少年壓力,使其步向健康人生大道。因此,相關部門應思考如何與民間的學術團體合作調查、研究和分析澳門青少年精神健康的趨向,並進行持續不斷的監察,以便能夠及時掌握青少年健康問題的新趨勢,亦可為教育、衛生和社工部門制訂解決這一問題的決策依據,使家庭或社工盡早介入幫助有問題的青少年。與此同時,持續、定期地公布調查結果,對教育部門制定的措施及政策其所產生之成效作定期檢驗,以便所制定的措施和政策能切合不同世代青少年發展的需要,亦能不斷地喚起社會各界關注本澳青少年的健康問題。
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是社會整體健康的重要元素,因此青少年擁有良好的精神健康,有助社會健康持續發展,亦能讓青少年提升抗逆能力,使他們在未來人生有更好的發展,社會發展更進步。梁安琪冀當局能盡快展開相關工作,從而為解決青少年健康問題建立政策基礎,進一步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