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80924號
2018年09月24日
星期一
購置水泵應對水浸‧不意停電冇用 居民激氣當局認拉閘停電做法有改善空間
2018-09-24
【本報訊】自去年天鴿後,民防部門制定了一系應變措施,上週日山竹吹襲澳門期間,民防部門首次協助低窪地區居民撤離,但仍有四宗住戶堅持不撤離留守個案。警察總局局長馬耀權表示,若天氣好時提早撤離對居民及消防人員的安全較佳,當十號颱風時才撤離,除對需要撤離人士安全存在危險,救人的前線人員都存在危險。問到會否考試強制撤離,他認為,「去到強制時,大家都會唔係咁開心。」呼籲市民配合民防工作。他又稱,雖然今次山竹的整體民防工作感滿意和順暢,仍有進步空間,例如內港至媽閣一帶拉閘停電的做法,有完善空間。
澳門論壇昨探討山竹襲澳期間的民防措施,邀請海關、治安警察局、消防代表,包括警察總局局長馬耀權、消防局局長梁毓森、治安警察局局長梁文昌、海關副關長吳國慶,以及下環坊會會長張麗珍、民建聯理事長李良汪,共同出席。
馬耀權對於今次民防應變工作感到滿意、暢順。有意見反映,在沒有提前通知下,內港至媽閣一帶拉電閘停電的做法為區內居民及商戶造成不便,論壇上有一名稱住在低窪地區地面層的市民表示,安裝了水閘作防洪準備,以及購買了水泵應對水浸,由於停電以致當日水泵無法使用。馬耀權指,若不拉電閘,有關電站受水浸影響後可能需要花上三至六個月維修,造成持續長時間和更嚴重的不便,若拉電閘則需在水退後將設備抹乾,約一至兩小時可恢復供電,認為雖然有造成居民不便但復電快。他認同,拉電閘作防範性停電有完善空間。
另在山竹期間,民防部門首次向低窪地區居民實施撤離機制,有住戶在水浸前都未願撤離,至水浸及十號颱風期間才向民防部門救助要求協助撤離,馬耀權指,對於沒有即時危險住戶,沒有要求其即時撤離。若天氣好時提早撤離對居民及消防人員的安全較佳,當十號颱風時才撤離,除對需要撤離人士安全存在危險,救人的前線人員都存在危險。問到會否考試強制撤離,他呼籲市民配合民防工作。他指,目前人手側重於災害時的搶救,一旦同一時間需要大量人手時會出現人手不足,故日後會加強民防宣傳及學校民防教育,包括撤離的宣傳,希望市民配合民防工作,以及做好各區的民防演習。他又希望,《民防綱要法》盡快出台,讓突發及自然災害事件有更好的專責統籌部門。
吳國慶指,日後會增購水陸兩用車應對低水位救援,增加救援能力。馬耀權指,已計劃在不同區域的九十枝天眼燈柱標示風暴潮水位,以及計劃在天眼燈柱安裝喇叭,讓居民知悉風暴情況。
政府於山竹吹襲前一週已提醒市民作好颱風應對,市民早就到超市囤水囤糧,論壇上有市民反映,市民過度囤水囤糧造成浪費,政府又沒有造好垃圾分類回收,造成浪費;另有參與社團災後清障的義工的市民表示,各區的風後情況不一,例如十月初五街垃圾量多,義工人手不足,氹仔相對較乾淨但義工過多,希望能做好義工人手分配。李良汪認同,義工安排有完善空間,建議提升清障裝備和防護衣物,政府亦應制訂明確指引處理商戶水浸貨物,防止拾荒者翻垃圾影響清理。李良汪、張麗珍和有市民提出,希望當局徹底解決水患問題,才是長遠解決水浸的辦法。
澳電稱未來若因水浸拉閘停電將儘快發放信息
【特訊】據澳門電台消息﹕澳電表示,未來若果預料到供電設施將受水浸損毀需要拉閘停電,將儘快發放信息通知市民,亦會加強與民防架構溝通,加強信息發布。
澳電監管事務及企業傳訊辦公室總監聶麗冰表示,「山竹」襲澳期間,低窪地區出現水浸,拉閘停電減少了供電設施受損,水退後亦能在短時間恢復供電,相信措施必須而有效。
另外,澳電在「天鴿」風災之後陸續改善低窪地區的變電房防洪設施,在今次「山竹」颱風期間,亦減少了設施損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