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80823號
2018年08月23日
星期四
林玉鳳促政府應對「天鴿」引發問題
2018-08-23
去年「天鴿」一役,風災除了為澳門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外,更出現了罕見的人命傷亡,「天鴿」為澳門敲響的不只是基礎建設不足的警鐘,更直接暴露了諸多政府管理問題,這陣「狂風暴雨」下,那些一直被官員避重就輕的問題也不得不去正視處理,尤其是官員責任問題、防災減災的預報及應對系統、災後處理、財物損失的補償機制等等,各項訴求之聲始起彼落,政府在國家減災委的建議下亦做了全面的檢討,歷經一年,雖然已分別提出了短中長期的工作方案,但具體得到落實的有限,甚至一些措施也未有好好回應市民的期待,如剛剛通過的第10/2018號法律《取得機動車輛特別稅務優惠》,雖然為水浸車車主提供了一定的購置新車的優惠,但不少受災車主反映自己追隨政府公交優先方針,不打算另購新車,卻沒得到政府的任何幫助,需要自己承受所有損失,因而感到不滿。
對於種種問題,政府尚需一一回應,而非隨著時間過去等待它自然消失,而政府所做的一些改革措施是否有效,亦需時間驗證,更遑論當中有不少計劃尚屬書面資料,仍待正式開展,因此,本人謹就天鴿風災一周年,謹向政府提出以下質詢:
1.早前歷時最長的颱風「貝碧嘉」吹襲本澳,雖然風力未算強大,因遇上天文潮的關係,仍造成內港一帶出現水浸情況,政府此前已設置了防水旱閘、活動擋水牆及半活動擋水牆,請問政府有否藉此次機會評估這些設施的效用有多少?會否根據有關數據更新即將展開的《內港防洪潮排澇優化及應急方案工程》招標條件?
2.天鴿風災導致了大量被浸壞車輛的出現,例如關閘工人球場據悉尚有為數四十多輛的車輛仍堆置在停車場內無人認領,佔用公共泊車空間。請問據政府現時掌握的資料,本澳尚有多少水浸車仍棄置在公共場所未得到處理?當局又有什麼方法來加快清理這些殘餘問題?
3.澳門關閘地下巴士總站作為澳門主要的客運中轉站,在經歷天鴿風災後受到嚴重破壞,政府雖以修復工程來暫時改善該處環境,但同時表示該處在交通規劃及城市規劃上需要另外的長遠方案來根治問題,有關的《澳門關閘口岸暨周邊環境的整體規劃更新研究》剛於5月底批給艾奕康澳門有限公司進行,整個關閘口岸的前途未明,請問當局現在的暫時修複工程進度如何?預計何時能再次投入使用?而最終的解決方案預計何時才能提出供公眾討論?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
林玉鳳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