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80818號
2018年08月18日
星期六
香港首創人工智慧奶茶沖製機器人
2018-08-18
【香港中通社8月17日電】(作者 韓璿)量度好奶和熱水的重量,將淡奶倒入茶壺,右臂緩緩抬高、傾側,讓熱水從高處以足夠力量衝入套上茶袋的茶壺中。
這是首部人工智慧奶茶沖製機器人“金仔KamChAI”在16日開幕的香港第29屆美食博覽的首秀。它身後有來自全港12區33位港式奶茶師傅同場競技,“金仔”也有模有樣地一步步進行“焗茶、拉茶、撞茶、回溫”港式奶茶的傳統沖製步驟,最後往放置在側的9個茶杯內逐一“斟茶”。
港式奶茶,這一香港人的日常飲品,早已成為獨具風格的文化符號,其背後則是2014年被列入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的製作技藝。
“茶餐廳最重要的是一杯好味絲滑的奶茶。”香港咖啡紅茶協會主席黃家和將“金仔”研發過程比作“小孩出生”,卻坦言前者更複雜,“背後還有更重要的元素,包括香港飲食文化,以及對奶茶的傳承。”
據悉,高約1.95米的“金仔”由一個3至5人的團隊於2017年12月開始構思,今年4月起進行為期4個月的研發,總研發金額超過200萬元。
“港式奶茶最重要的技巧是撞茶”,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副總裁(企業拓展)黎少斌告訴記者,為精確沖製出不同口感的奶茶,技術研發人員特意跟奶茶師傅學習,根據撞茶動作建立數據模型,進行編程,“‘金仔’與師傅動作相似度可達95%。”他認為,這是“金仔”區別於咖啡機的重要特徵。
而研發中最難的部分,黎少斌直言是保證每杯奶和茶的比例一致。“金仔”一些看似重複的動作,其實是在通過配有的傳感器感知茶壺中所剩水與淡奶的份量,並自主分析判斷後調整比例。黎少斌透露,儘管存在物理誤差,口感穩定性也基本可以維持在98%以上。
隨著這些代表不同口味的比例都被收集到數據庫中,黎少斌相信,未來或將可在現有的三種沖茶方式之外,根據個人喜好沖製出個性化奶茶。
“金仔”目前一次性可沖製9杯奶茶,用時在12至20分鐘間,製作速度與人手沖茶相若。
“金仔”沖製的奶茶被分給現場市民試飲,受訪者梁先生肯定了“金仔”的技藝,稱味道與平時於茶餐廳所喝並無分別,第一次見到機器人沖製奶茶的他很新奇地用手機拍下全過程,但也提出疑慮——當人工智慧已經掌握港式奶茶製作工藝,是否意味著終會取代奶茶師傅?
面對這樣的質疑,黎少斌的答案是否定的。“機器人和師傅並不是競爭關係,而是互補關係。”在他看來,人工智慧代勞沖製奶茶在有助解決茶餐廳水吧人手短缺的問題外,口感穩定性強的機器人可保留傳承師傅們的獨特風格,又能將港式奶茶的正宗風味帶去世界各地,“當你離開香港,想找一個港式奶茶師傅是很難的。”“金仔”的成功研發便已攻破了這一地域難題。
黎少斌笑稱,目前已有不少海外朋友因迫不及待想嘗試港式奶茶而打聽機器人訂購事項。他透露,目前已具備批量生產的條件,由於控制程式及數據庫均可複製,價格將會大幅下降,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比起批量生產遠銷海外,黎少斌及其團隊的目光更多投向豐富“金仔”的功能,例如利用手機程式讓客戶可以遙距落單,並加入“客戶評價系統”,或增加傳感器,使“金仔”更智能化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