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80707號
2018年07月07日
星期六
澳聞集納
2018-07-07
旅遊危機辦密切關注泰國布吉觀光船沉沒事件
△旅遊危機處理辦公室(危機辦)密切關注前日發生的泰國布吉觀光船沉沒事件,並與旅遊業界保持緊密聯繫,跟進情況。
旅遊業界提供的資料指現時沒有接到澳門居民求助。截至目前為止,危機辦沒有收到查詢或求助個案。
澳門居民如有需要可致電:
24小時旅遊熱線 (853) 2833 3000;
中國駐當地使領館或外交部全球領保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24小時熱線:+86 10 12308尋求協助。
經財司範疇部門7月起推共用採購供應商資料庫
△為進一步增加政府採購資訊透明度,同時促進公共部門的資源共享,由2018年7月2日起經濟財政司範疇先行先試,通過整理及匯總範疇内公共部門現有的財貨及勞務供應商的資料,建立初步的「政府財貨及勞務供應商資料庫(經濟財政司範疇)」。其後,通過新供應商的加入和原供應商資料的優化,逐步形成動態更新的供應商資料庫。資料庫可供範疇内參與的部門在取得財貨或勞務的直接磋商前,具有更多合適和可信的選擇進行報價邀請,降低行政成本。公衆可透過財政局網頁查閲供應商的總名單及所屬的分類,供應商名單暫定每月更新一次。
納入本資料庫的供應商須為於財政局具有營業稅檔案登記的商號,暫不包括個人職業者、公立院校、社團或財團等。供應商須登錄適當的營業稅行業,以便符合納入有關供應商分類的要求,目前以一般性行政活動涉及的財貨及勞務的類別爲主。有意申請加入或提出變更資料的供應商可於財政局網頁下載申請表,填妥後可親臨遞交或郵寄至本局,詳情請瀏覽財政局官網「供應商資料庫」專頁http://www.dsf.gov.mo/supplierDB/。
民署舉辦粵港澳三地食安專家講座
△民政總署食品安全中心舉辦「2018年粵、港、澳三地食品安全專家講座」,邀請三地食安專家就食品安全與公共衛生的管理政策及發展趨勢、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措施等議題進行分享,共同推動地區的食安防護工作。
在區域食品安全合作的前提下,進一步推動澳門與鄰近地區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技術交流,促進三地食品安全專責部門、學術單位、市民及業界對食品安全的重視,民署於七月六日舉辦「2018年粵、港、澳三地食品安全專家講座」。民署管理委員會委員杜淑儀致辭時表示,要維護澳門食品安全與穩定供應體系,必須透過區域合作來實現,並感謝粵港兩地食安部門及相關技術單位的支持,為共同參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打下基礎。而澳門作為「美食之都」,民署考慮到本澳業界發展和社會多元文化交融的需要,結合餐飲業現況與食安監管經驗,特意編輯一套簡明且多語文版本的「食品安全4要訣ABCD」線上教材,為不同語言文化人士提升自我食安與衛生防護能力創設教育培訓條件,冀有效預防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坊會冀維護望廈聖母墳場外行人道
△有街坊反映,指位於亞馬喇馬路近望廈聖母(新西洋)墳場的一段行人道出現裂縫及有凹陷情況,裂痕長達數米並與行人路水平面有一定差,對來往行人帶來不便,並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望廈坊會理事長鄭寶琴關注該行人道的維護問題,希望有關當局及時對上述行人路段進行修繕,以保障來往行人的步行安全。
鄭寶琴表示,位於亞馬喇馬路近望廈聖母墳場的行人路是連接附近多間學校和前往螺絲山公園的重要道路,每日有不少居民透過該路段前往學校接送學生或前往公園休憩運動。但由於路面失修或自然損耗等因素,地面出現明顯裂痕,導致行人路水平面有一定落差,而且上述路段為斜路,在晚間光照不足或行人不為意的情況下,容易絆倒受傷,影響居民的步行安全。
鄭寶琴指出,現時澳門已經進入了颱風季節,雨水較多,凹陷的地方容易積聚雨水而且不容易去水,行人稍一不慎容易絆倒,故促請當局正視有關問題,盡快對上述行人路進行修繕,防止路面繼續惡化,為來往居民構建安全的步行環境。
扶康會寶利中心運作
△隨著社會需要求日增,「寶翠中心」於2017年7月正式遷至澳門黑沙環區,佔地二萬平方呎,服務名額增至二百名,並轉名為「寶利中心」,中心採用綜合職業康復模式運作,為十六歲或以上輕至中度智障及自閉症成人,提供職業技能發展訓練和就業支援服務。目前服務使用者共144人(男:76人,女:68人),工作人員29人,其中包括9名不同康復範疇的專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