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80625號
2018年06月25日
星期一
職教要推動證照認受 社會仍誤解「讀書唔成」及「低技工種」
2018-06-25
【本報訊】教青局就《職業技術教育制度》展開諮詢,對實施二十年的職業技術教育進行修訂。社會關注到,職業技術教育如何提升認受性。工聯職業技術中學校長呂吉實反映,社會對職業技術教育仍然存在誤解,例如認為「讀唔成書」、「低技術工種」。他指,學校有按社會發展改變職技課程內容,目前有設計、電腦等課程。議員林倫偉建議,在課程靈活性和推動國家及國際認證上著手。
「澳門論壇」昨邀請議員林倫偉、教青局教育廳廳長江毅、教育研究暨教育改革輔助處處長黃逸恆、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標準、管理及培訓考試部高級經理李藹倫、工聯職業技術中學校長呂吉實,探討《職業技術教育制度》未來修訂方向。
本澳目前有九所學校有開辦職業技術課程,共開辦三十三個課程,其中三所以全職業技術為主。職業技術學生有一千二百九十多人,每年有三百多名畢業生,升讀大學率近八成八。呂吉實反映,社會對職業技術教育仍然存在誤解,例如認為「讀唔成書」、「低技術工種」,如修車、整水喉。他指,學校有按社會發展改變職技課程內容,目前有設計、電腦、文創等課程,考慮到學生將來就職技能,課程並非社會誤解課程為低技術課程,以職業為主,令學生有更多職業選擇。
出席論壇市民也反映,社會仍誤解課程是低技術性,其實課程已涵蓋設計、翻譯,希望能增加職業技術課程證照的認受性。另有市民認為,提升升學條件、提供更好的科目,自然能吸引就讀職業技術課程人數。有意見希望,為學生提供生涯規劃,了解自己是否適合就讀課程。
李藹倫指,未來會加強與辦學機構、大專院校、實習機構合作,推動證照認受性。亦可參考設立委員會,邀請企業、政府、大專院校代表擔任成員,參與課程設計和監管,令課程設計更好。
林倫偉建議,未來在課程靈活性、資助和推動國家及國際認證上著手,令課程更能適時發展。
江毅表示,職業技術教育畢業生選擇升大較比率由十年前五成多增至八成八,就讀職業技能的學生比率亦有上升,顯示職技學校畢業生前景廣闊。黃逸恆指,未來修訂方向是結合文化、專業技能和專業實習,希望學生在三年的課程學習職業能力外、關鍵是協助學生有一技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