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80526號
2018年05月26日
星期六
立會將辯論引入計分制堵投資移民漏洞
2018-05-26
【本報訊】立法會昨午全票通過直選議員李靜儀提出的辯論動議,辯題:「政府須引入計分制等量化審批準則,並制訂嚴謹監察機制,完善投資移民法例以堵塞漏洞,確保吸納本澳真正所需的人員。」
李靜儀在引介辯論動議時提出,本澳自一九九五年實施投資居留政策,除了置業移民項目已經中止,其餘兩項即「重大投資 / 重大投資計劃」(簡稱「重大投資移民」) 及「管理人員及具備特別資格的技術人員」(簡稱「技術移民」) 仍然保留,且近二十年未有對制度作完善;缺乏明確的審批標準和嚴謹的監察機制之下,更有人可藉漏洞弄虛作假,弊病叢生。
去年,廉政公署已揭發一些涉及審批「重大投資移民」程序中的偽造文件案,包括有人捏造投資計劃、提交偽造學歷、透過沒有實質營運或聘用僱員的空殼公司等方式獲批居留資格。
李靜儀表示,從廉署的報告可見當局有關核實申請資料等監察機制存在極大漏洞,未能發現虛報情況。此外,法律規定「重大投資移民」是指作出對本澳有利的重大投資。然而,何謂「重大」和「有利」,根本沒有明晰準則,審批存在隨意性,社會無從得知獲批項目是否確實為本澳所需,更難以監察。
「『技術移民』項目存在同樣的問題。」李靜儀表示,「技術移民」政策原意是為了吸引本地區所需而又具有專業性的外地專才流入;在本澳已容許大量輸入外僱的情況下,制度理應更為嚴謹。
然而,貿易投資促進局卻一直未有就澳門人才需求類別作詳細分析和要求,亦沒有明確的審批及計分標準,反而有僱主聘用即可符合其中要求,而有關申請條件亦已嚴重滯後於社會發展。例如:申請人原則上應具備大學學歷或以上,基本薪酬不應低於有關行業的薪酬中位數 / 平均數等,此等過低要求標準,與專才的實際條件有差距。
李靜儀表示,坊間一再反映,只需獲企業聘用、掛名經理職銜以聲稱屬管理層就能獲批,其專業性令人懷疑;亦缺乏公開透明的監察機制。此等制度粗疏不但擠壓本地人的發展機會,更甚者被濫用為單純幫外地人取得澳門身份證的渠道,與政策的原意相違背。與此同時,亦有僱主反映,因規範不明晰而申請受阻,亦不清楚如何才能夠符合有關審批指標。
昨日的辯論動議細則性投票結果:二十六票贊成,五名議員缺席 (張立群、陳澤武、崔世平、梁安琪、葉兆佳),一名議員被停職 (蘇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