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80227號
2018年02月27日
星期二
澳聞集納
2018-02-27
重新《預防及控制吸煙制度》全文
△昨日出版的第九期《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第一組,公佈了第39/2018號行政長官批示,重新公佈經第9/2017號法律修改的第5/2011號法律《預防及控制吸煙制度》全文。
另外,該期公佈還印發二零一八年二月二十一日第八期《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第一組副刊一份,公佈第51/2018號行政命令,委任行政法務司司長於二零一八年二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行政長官休假期間,臨時代理行政長官的職務。
旅遊危機處理辦公室將對印尼峇里島的旅遊警示降低至第一級
△鑒於近日印尼峇里島的阿貢火山的安全形勢緩和,旅遊危機處理辦公室(危機辦)將其旅遊警示降低至第一級。
雖然當地情況有所緩和,危機辦提醒計劃前往該地旅遊或已身處該地的澳門居民應注意人身安全,建議提高警覺及留意形勢發展。
危機辦將密切關注當地最新情況。
澳門居民如有需要可致電:
24小時旅遊熱線 (853) 2833 3000;
中國駐當地使領館或外交部全球領保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24小時熱線:+86 10 12308尋求協助。
旅遊警示系統不具禁止性,所以是否旅遊或根據所得資料而調整旅遊計劃由個人決定。危機辦建議澳門居民出發旅遊前及時購買保障範圍全面、覆蓋旅遊警示系統,而且包括緊急醫療轉送保障的旅遊保險,若對保險條款有疑問,須向保險公司詳細了解。
一流SSCI期刊《當代亞洲》落戶澳大
△在全球亞洲研究領域中排名第二的SSCI期刊──《當代亞洲》,於2018年2月正式落戶澳門大學,其編輯部設於該校的澳門研究中心,標誌著澳大在社會和區域研究範疇的學術地位正在提高。
《當代亞洲》創於1970年,目前由國際知名學術出版社Taylor和Francis出版,是一本歷史悠久的英語期刊。它執行匿名評審制度,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該期刊發表的文章涉及亞洲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等問題,特別是理論知識研究及推動亞洲研究人員之研究。 在2017年的《期刊引用報告》中,《當代亞洲》的影響係數為1.141,在所有地域研究類期刊中排名第七、亞洲研究類排名第二。
澳大澳門研究中心代主任林玉鳳表示,澳門研究中心冀加強其在社會科學研究上的能力,並以更廣泛的亞洲視角來研究澳門,故此期刊的到來可謂及時。這將有助於澳門研究中心研究領域上的發展,並將澳門的學術界與更廣泛的亞洲地區和「一帶一路」國家政策聯繫起來。此舉還將為中心帶來新的專業視野,該刊主編Kevin Hewison教授及其他編輯已被任命為中心的榮譽教授,而澳大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吳德榮亦將加入到編輯團隊之中,吳德榮現為本校的另一本SSCI期刊《國情導報》的編輯。
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博物館總館長訪文化局轄下博物館
△應文化局的邀請,俄羅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博物館(Moscow Kremlin Museums)總館長伊琳娜•加加琳娜(Elena Yurievna Gagarina)及在國際和展覽部主管葉卡捷琳娜•卡拉瓦耶娃(Ekaterina Karavaeva)及俄羅斯駐港澳副總領事妮娜•納魯特金諾娃(Nina Narutdinova)陪同下,於昨(二月二十六日)日訪問文化局轄下澳門藝術博物館、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及澳門博物館,受到副局長楊子健、文博廳廳長李麗嬌、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陳繼春及澳門博物館館長呂志鵬熱情接待。
加加琳娜與兩館交換有關博物館事務的意見,期望日後有更密切的合作。去年文博廳廳長李麗嬌率領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陳繼春等,在俄中文化教育科技發展基金會的協助下,分別訪問了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俄羅斯國立博物館、列賓美術學院,特列季亞科夫畫廊及克里姆林宮博物館,致力與上述機構建立緊密聯繫與交流的同時,探求澳門與俄羅斯文博機構的合作。
加加琳娜一行是次訪澳,目的是考察澳門的博物館,以期建立日後的合作基礎,啟動相關合作項目。一行人到訪澳門藝術博物館,得到該館館長陳繼春、職務主管馮惠芳、呂詠兒以及館員山中理繪熱情接待,對該館的設施與展覽、教育及推廣等方面的工作深感興趣,並讚賞該館的專業水平。雙方展開了積極的討論,並探討深入合作的意願。加加琳娜也參觀了澳門博物館,對該館的硬件及軟件大感滿意,並就博物館工作交換了意見。
世界著名翻譯學家在理工開講「如何克服翻譯中的難題」
△為加強學生對翻譯實踐能力的培養、拓展師生們的學術視野,澳門理工學院中英翻譯課程日前邀請世界著名的德國翻譯學家、理論家克利斯蒂安•諾德(Christiane Nord)教授到學院主持三場學術講座,講座吸引近200名師生出席,反響熱烈。
克利斯蒂安•諾德教授受邀到理工,為理工師生帶來三場精彩的學術講座,分別是「對學生的翻譯評估」、「如何克服翻譯中的難題」以及「從語用和教學方面來看功能翻譯中的文本分析」,講座吸引近200名校內外師生出席。同時,來自香港嶺南大學文學院院長、著名翻譯學家孫藝風教授也受邀於講座後給予評論,使與會者獲益良多,令講座更添精彩。克利斯蒂安•諾德教授還與師生分享其翻譯心得,與會者踴躍發問,場面熱鬧。是次講座提供的英中(廣東話及普通話)同聲傳譯工作是由就讀中英翻譯課程四年級學生及畢業生負責,學生不但能從克利斯蒂安•諾德教授的講座中學習到專業的翻譯知識,更能獲得口譯實踐的寶貴機會,可謂受益匪淺。
克利斯蒂安•諾德教授是德國功能翻譯學派代表人物之一,集譯者、教師、翻譯研究者於一身,且發表超過200多篇有關翻譯教學與研究的論文和專著。克利斯蒂安•諾德教授曾任或現任多份學術刊物的編委或顧問,也是德國聯邦翻譯協會會員,德國─西班牙教師協會(DSV)和歐洲翻譯研究學會(EST)的會員。多年以來,克利斯蒂安•諾德教授受邀在歐洲、中東、美洲、亞洲和非洲的大學以及翻譯培訓機構進行短期教學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