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80227號
2018年02月27日
星期二
力破扶貧等公益事業『暗箱操作』
2018-02-27
【中新社北京2月26日電】 (記者 李曉喻)貪污挪用扶貧資金、將捐款中飽私囊等備受詬病的“暗箱操作”,今後將受到強力制約。中國官方26日發文,要求加大社會公益事業信息公開力度。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當天公佈的《關於推進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政府信息公開的意見》,今後除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以外,社會公益事業領域政府信息都應主動全面公開。公開重點為脫貧攻堅、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教育、基本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災害事故救援、公共文化體育七大領域。
這些領域信息公開的內容都和民眾切身利益直接相關,但長期以來透明度不及社會預期。
例如,《意見》規定,在脫貧攻堅方面,扶貧政策、扶貧規劃、扶貧項目名稱、資金來源、實施期限、預期目標、實施結果等信息要公開;在社會救助方面,如何認定救助對象,救助款物管理使用、福利補貼發放情況要公開;災害救助方面,救助對象及其接受救助款物的數量,災後恢復重建進展需要公開。
官方並明確,在扶貧、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領域,政府信息公開既要確保公開實效,也要保護個人隱私,避免給當事人造成不利影響。
除七大重點領域外,《意見》還要求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根據區域、行業特點,進一步明確本地區、本行業應重點公開的其他社會公益事業建設政府信息。信息公開情況如何,要納入地方政府政務公開績效考核。
按照官方計劃,三年左右要使公開內容覆蓋社會公益事業建設各領域、各環節,透明度明顯提昇,社會公益資源配置更加公平公正。
中國此舉旨在防止社會公益事業出現“信任危機”。公益領域存在的貪污挪用、騙捐詐捐、虛報冒領等問題是世界性通病,往往引發公眾質疑。透明度是提昇公益事業公信力的基礎,做好信息公開有利於推動解決社會公益事業中的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