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城市規劃影響深遠
2018-02-12
新城填海A區的土地規劃方案,正在城市規劃委員會討論中,委員會冀望完善的方案能讓澳門持續發展。為讓城市能持續發展和加強其競爭力,城市規劃目標應要清晰且不可常轉變,當中港口建設與道路運輸網絡的規劃,對城市發展影響深遠。
港珠澳大橋預計將於今年第二季度可以通車,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將有助澳門發展競爭力,而早在兩個世紀前,澳門的商貿發展主要是依靠海上貨運,昔日港口建設便顯得更為重要。在鴉片戰爭後,香港在英國殖民管治下,將港口貿易發展迅速,澳門港口貿易優勢則相對逐漸下滑,當時的澳葡政府為要保持地區港口貿易形勢,進行改善港口建設工程。於一八八七年初;公布了港口工程方案投標,目的是予私人機構去建設,此因澳葡政府財力不足之故,後因政治環境關係,相關工程未能成事,政府只好在一八九零年時,進行內港及南灣區堤岸修建工程。
九十年前計劃金光大道地段
為加強港口建設,曾擔任葡國殖民部部長的巴波沙澳督,於一九二零年公布了大型港口工程規劃──外港現代化港口計劃,當時內港改善計畫已進行中。檔案圖片顯示,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四年的圖檔中,澳門半島和氹仔用紅色標示的地區是已填海地區,當中有已建好的船塢和馬場填海地段。在一九二九年的港海工程計劃圖檔上,用粉紅色去標示的區域是澳葡政府計劃要填海的區域,該地段可使澳門半島與路環和氹仔連接,地段包括現時的金光大道、科技大學園區,整個龐大的填海工程計劃,都是為要建造一個現代化港口,可理解當時政府對港口發展的重視和重要性。
如此相當龐大的港海工程規劃,當時交予荷蘭港口工程公司進行,工程第一期的內容,包括外港築建兩條防波堤,長度共兩千九百二十四米,填海工程時將將沙梨頭疏濬出的淤泥搬到黑沙環區,龐大工程用的物質主要來自本土,馬鮫石、石排灣石場的沙石用來填海。
為配合港口規劃,昔年的港口工程處印刷宣傳相關規劃的小冊子,推廣澳門正進行的發展計劃,冀吸引更多外來投資者,當中重點宣傳的就是港口計劃,現時的九澳深水港就是採用相關的港口計畫建造。
上世紀初宣傳澳門海港建設
早在一九二五年,澳葡計畫在澳氹之間建人工島,填海造地,一半內港、一半北區。於一九二七年首期計畫工程完成後,由於原先計畫鐵路工程未能配合成事,工程中的填海造地大部分無發展使用,曾經成為菜農地,日後更讓地產商成為得益者,而填海工程在該年後數十年再無大規模進行。因為工程開支龐大,時任港口工程局局長罅些喇提建議,有九百萬存款儲備,可足夠工程局計劃使用,並認為造地成本貴過賣地,只有港口功能和其他效益的發揮,城市才能持續發展,相關計劃應持續,故此部分填海計劃續進行。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外港才有現代化港口建設,逾百年前的港海工程規劃,對澳門日後的發展影響深遠,且相關規劃為日後工程吸取了經驗,對澳門發展起了正面作用。
文遺專家陳澤成認為,發展規劃訂立要明確,必須基於科學數據,按規則策劃實施、實踐。計劃可以變,規劃則不應變,目標要清晰,若忘記目標便會前功盡廢,規劃目標常轉變就不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