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80124號
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
孫亞夫:對新時代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要有新理解
2018-01-24
【中新社北京1月23日電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23日發表文章指出,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新時代,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要有新理解,這樣才能更自覺地堅持這個大政方針。
《人民日報海外版》23日刊發孫亞夫題為《對新時代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新理解》的長篇文章。
文章開篇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鄧小平同志親自作出爭取祖國和平統一戰略決策、創造性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構想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大陸方面長期堅持的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2014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中共十九大報告在闡述對台工作決策部署時,首先強調“必須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
文章主體分為對和平統一的理解、對“一國兩制”的理解、堅持在發展的基礎上貫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等三個部分。
對和平統一的理解,孫亞夫指出,和平統一是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要不斷進行艱辛的探索、開創性的工作。實行和平統一大政方針30多年來遭遇的主要問題是:其一,台灣1949年以來實行與大陸不同的社會制度,具有不同的政治意識形態;其二,台灣各種分裂勢力謀求“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獨立”,近20年來尤以“台獨”分裂行徑為甚;其三,國民黨不願與我們通過談判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也不願與我們進行解決兩岸政治分歧的談判,力圖維持現狀;其四,外部勢力阻撓中國和平統一進程;其五,由於各種歷史和現實原因,主要是由於上述4個問題的存在,扭曲了台灣社會對兩岸和平統一、個人政治身份認同的看法。
文章說,但是,我們切不可因為遇到困難而放棄和平統一的努力。同時應該看到,我們實行和平統一大政方針30多年來,一直在克服重重困難中開闢了前進道路,而且取得了歷史性巨大成就。從總體發展趨勢看,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進程,不是倒退了,而是推進了。
孫亞夫強調,堅持和平統一是民族大義,是戰略全局的要求。大陸方面一直堅持著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同時也一直警惕、反對、打擊、制止各種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行徑,切實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且考慮到各種複雜情況甚至發生最壞狀況的可能性,長期進行著各種應對準備包括軍事鬥爭方面的準備。這在《反分裂國家法》中已作了明確規定。
對“一國兩制”的理解,孫亞夫指出,“一國兩制”構想最初是為解決台灣問題提出來的,後來首先運用於解決香港問題、澳門問題,並且在解決香港問題的過程中得到豐富發展。但在台灣,“一國兩制”卻被“污名化”,使它的本意和內容一直沒有為廣大台灣民眾所熟知。30多年過去了,我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不是因為“一國兩制”不適用於解決台灣問題,而是由於國民黨及其當局不願和我們和談統一而拒絕它,由於民進黨及其當局謀求“台獨”而更是誣衊、攻擊它。我們相信,當台灣問題越來越接近解決的時候,當和平統一擺上兩岸關係發展日程的時候,“一國兩制”將重新為台灣民眾所認識;當大多數台灣民眾轉而支持和平統一的時候,他們將和我們一樣認為“一國兩制”是最佳方式。
關於堅持在發展的基礎上貫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孫亞夫表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建立在對中國國家利益歷史性的深刻認識和戰略全局的切實把握上。最終如何以“一國兩制”方式實現和平統一,說到底,要建立在發展的基礎上。這是一種戰略思維。
孫亞夫指出,大陸的發展引起整個台海形勢發生的最大變化,就是使其間力量對比發生歷史性變化,大陸的力量已具有對台灣絕對的、完全的壓倒性優勢,也大大拉近了與美國的力量對比。這些都說明在發展的基礎上解決台灣問題的戰略思想是正確的、可行的。
文章強調,在這個新時代,和平統一大有可為,“一國兩制”富有生機。我們完全能够繼續通過在發展的基礎上增強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雄厚基礎和綜合能力,通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九二共識”維護兩岸關係發展大局基本穩定和正確方向,通過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行徑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要條件,通過加強兩岸經濟、文化、社會交流合作密切彼此聯系,通過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和平統一創造條件,通過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為和平統一提供戰略保障和軍事支撐,從而不斷推動兩岸關係朝著祖國完全統一的方向發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