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梓瑜﹕若不優化網安法政府方案 將是政府監察市民

2018-01-22

【本報訊】《網絡安全法》將在一月二十四日 (後日) 結束。然而,近期官員的言論令人懷疑政府是誠意諮詢或是硬銷方案。時事評論員蔡梓瑜質疑,《網絡安全法》實質是保護市民或保障政府行使更大權力。並擔心,若不優化政府的方案,將來是全民被政府監察,而不是全民監察政府。

日前,保安司司長辦公室發出《網絡安全法》公眾諮詢會的新聞稿。當中提及,政府代表在諮詢會中表示,「有個別市民利用諮詢提出不客觀、歪曲事實的指控,是非常不理性及情緒化表現」。官員發表這類嚴厲針對市民的言論,在其他公開諮詢中罕見。

政府諮詢霸氣專橫

時事評論員蔡梓瑜認為,官員扮演的角色如同學校的訓導主任。然而,這種教訓與被教訓的關係不應出現在諮詢中。否則,市民只會懷疑政府是誠意諮詢或硬銷方案。他也指出,近年,官員不是謙下納言,而是常常顯露其霸氣、專橫,不只在保安界,醫療界也有這情況。他們每每聽到不批評和質疑,第一反應不是聆聽,而是反駁,最後更見不到優化,好鬥性格表露無遺。

說回《網絡安全法》,蔡梓瑜表示,本澳公權力,尤其是警權不斷擴大,情況令人擔心。他提醒,在民主的社會,任何法律的基本是市民可以監督和約束政府。然而,特區政府的透明度和市民的知情權一向很低。並質疑,《網絡安全法》美其名是保護市民,實質卻是保障行使更大權力的政府。

蔡梓瑜認為,若是制訂現時諮詢文本的《網絡安全法》,市民可以完全暴露在政府的監控之下,私隱受到威脅。「到時,全民被政府監察,而不是全民監察政府。」蔡梓瑜提出,就算立法是為了確保網絡安全,也要有相應的保障私穩條文,讓市民可以約束政府。尤其要列明,當市民的私隱受到政府侵犯時,透過甚麼制度得到充足資源,對等地、有效地與政府對簿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