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支持 戒毒事半功倍

2017-12-25

「家長要面對的是毒品,要譴責的也是毒品,不是子女,所以我們邀請家長一同上船,一起探討,我們不能『教』他們怎做,因為他們才是專家,他們才最清楚子女喜歡甚麼,子女也最清楚父母的喜好,只有他們才知道在自己的情況下可以怎樣走。」澳門基督教新生命團契中心主任柯麗珊分享道。

生活壓力 易生隔膜

柯麗珊於澳門基督教新生命團契工作逾十年。她表示,每個濫藥的個案都各有不同。有些是情緒病患者,亦有部分是新移民,有些家境富裕,或學歷不俗,甚至曾越洋留學,但都面對沉重的生活壓力,一些家人亦會覺得「浸完鹹水返嚟應該唔同啲」,對他們抱有一定期望。「曾有家長表示:『叫佢搵嘢做又唔做,去賭場做個莊荷都萬幾啦!』、『我唔理,總之你搵到錢返嚟就得喇』,雖然這些是個別個案的畫面,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現時社會的價值觀。」

一些家人看見子女精神有異樣時才意識到要求助,同時感覺傷心、無助,甚至憤怒或百感交集。雖然提到濫藥,很自然會想到家庭問題,但柯麗珊強調,不能輕易將濫藥的因由全部歸責於家人。「家人也是十分無奈的,他們要工作,這是雙職家庭的無奈,單親家庭就更是。雖然我們常說要與子女溝通,但他們也很辛苦。自己已花盡力氣為家人好,工作十數小時,已經很累,還要受氣,回家還要煮飯,還哪有力氣跟子女溝通?」

有家人的配合,濫藥者戒毒可事半功倍,故家人工作是重要的一環。用藥者戒毒的過程中,家人會承受巨大壓力,亦會有很多不解。柯麗珊認為,家人需要宣洩情緒,同時亦要理解子女承受的壓力。「要讓家長知道,現在年輕人的價值觀與經歷與他們的年代已大大不同。有些家長會說:『我哋嗰陣食都冇得食呀……』他們不明白,他們當時連基本需要都滿足不了,所以注意力都放在衣食住行。現在的年輕人吃得飽,有衫穿,但心靈很空虛很餓。」

「社會已變。以前賺幾千元,儲廿幾萬就可以買樓;現在儲二百八十萬都只能買二手唐樓,差別是一百倍。」「要慢慢喚醒家長的意識:子女即使賺兩、三萬元,壓力其實也很大。」

支援家長 社區同行

而為了支援家長,澳門基督教新生命團契設有家庭輔導小組,讓濫藥者的家人可以尋求支持,亦讓他們互相交流。「需要一些過來人分享,讓他們知道是有希望的。方法千千萬萬種,每個人可能都不同,不能照抄。又引入些年輕人和家長分享見證,這樣可能比社工跟家長說『如何與子女溝通』好得多。」

柯麗珊坦言,有些家長覺得把子女交了給中心,中心就會處理,但畢竟中心不是院舍,人人有出入自由。她認為,要協助家長及戒毒者,首要工作是社區停止對吸毒者標籤化、妖魔化。「他們的自我形象會更低落,家人更不敢跟別人說。」

「其實用藥者都有很多面貌,很多優勢,他們都需要機會,所以先別急着污名化他們,整個氛圍對這班用藥者非常重要。」她又指,不可能要個案停藥、找份好工,才算成功,重要的是一直與用藥者同行。「我們每日都會遇到一些問題,任何一個正向的改變都很重要。你與年輕人同行,他們是感受到這份愛,這份陪伴的。他也會很努力,盡他所能去嘗試作出正向改變。」